立冬了,你家的鱼也该好好保养了,这种“皮肤病”太可怕! [阅读率:17537] | 11-07 |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每年11月7日或8日,节气特点——进入深秋末,冬天开始。气象学上有24节气歌,水产史上也有养鱼四季歌,比如冬至,就有这么一句“冬月立冬小雪期,管养鱼种莫忘记,网具机械早修理,准备捕获丰收鱼”。 今天正式立冬了,往后的温度会逐渐下降。随着冬的步伐慢慢临近,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也是逐渐迈向清闲的日子。这时候北方地区气温基本已经降到10度左右,水温12度左右,鱼类摄食下降,准备进入冬眠期了,北方渔民在这之后的养殖期间内,应选晴天少许投喂饲料,加强养殖鱼类越冬前的膘情,增强鱼类越冬的抗寒能力。南方地区水温较高一点,还有近20-25 [查看详情] |
鲤鱼也会长“痘痘”,究竟怎么一回事? [阅读率:33327] | 11-06 |
[imG]upload/article/a2017110617075428.jpg[/imG] 前几天小编逛商场的时候在超市门口看见一个偌大的水族箱,里面养殖了十几条不同颜色的观赏鱼,远远看去,颜色十分艳丽。走近仔细去看,却发现有几条锦鲤皮肤表面有零星的乳白色斑点,大小不一,就像是小小的脓包,和人类皮肤上的痘痘特别相似,实在是影响美观(忘记拍照了)。难道鲤鱼也会长痘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回家后,小编搜索大量资料,才知道这是一种叫做“痘疮”的鱼病,且主要危害鲤科鱼类。 它是由疱疹病毒类群引起的病毒性鱼病,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感染所致,病毒复制适 [查看详情] |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方法 [阅读率:18040] | 11-03 |
小瓜虫病俗称“白点病”,它是一种世界性广泛流行的鱼病,1876年由法国人Fouquet描述并将病原定名为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ulti fiis)。多子小瓜虫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养殖鱼类,尤其对无磷鱼类如叉尾鮰、黄颡鱼等危害严重。【病原】多子小瓜虫隶属动基片纲、膜口亚纲、膜口目、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的形态随其所处的生活时期不同,而呈现很大差异。成虫期:成虫期虫体(图1、图2)又称为滋养体,虫体较大,肉眼可见,一般为椭圆形或球形,乳白色。体披有分布均匀的纤毛。胞口位于体前段腹面。胞口表面观似人“右外耳”。口纤毛呈“6”形。围口纤毛从左向旋 [查看详情] |
近期午后如果发现鱼浮头、翘尾,养殖户一定要注意了 [阅读率:12642] | 11-02 |
这几天有好多人反映不知道什么原因,鱼下午还出现了浮头,还有的说鱼尾翘出水面,还有观察的更加仔细的说鱼老贴着塘埂游,还有的说水草边上的鱼很多。这两天也走了好多养殖户,反馈的结果是好多都是由寄生虫引起的。特别是一些水体透明度低,有机质多的鱼塘更容易滋生寄生虫,对于个体较大的寄生虫很容易发现,但对于一些个体较小的,几微米至几十微米之间的寄生虫,却往往不易被检出。只要足够他细,有时会发现只取鱼鳃丝很小一片组织,或是刮取体面少量的粘液,就可看到一个视野下有成百上千个寄生虫,可以想象鱼的整个体表又该有多少寄生虫。所以对于一些透明度低,悬浮有机质多的情况,从环境考虑,再结合水温,如果适宜某类寄生虫的繁殖, [查看详情] |
近期淡水鱼水霉病治疗,找准诱因是关键 [阅读率:10382] | 10-18 |
前段时间出差时,去看了好几家被认为是水霉病,久治不愈的鱼塘。用药后养殖户反馈效果很好。当时我还顺带了几条鱼回家做试验,现把我总结的分享给大家。[imG]upload/article/a2017101813142744.jpg[/imG]这是拍的病鱼的照片,体表有白色的一层附着物,相较于健康的鱼对比明显。鱼在水中游动缓慢,头部浮于水面,呈现出缺氧浮头症状,体色相较于正常鱼发黑。养殖户们当时怀疑是水霉,用了较长时间的药,死鱼仍然没有减少。且水质较差或是透明度低的水体,死亡率相对更高。[imG]upload/article/2017101813143146.jpg[/imG]这是从水里捞起来刚死的 [查看详情] |
季节交替养鱼户要注意降温换水引发的病害 [阅读率:9047] | 10-12 |
前天我在微信空间里连发了好段视频,好些人问我那鱼是怎么了,其实就是季节交替最易出现的现象,因为具有代表性,所以我就多拍一些视频,现放一段视频给大家分享下。视频上的录的是一个钓鱼塘,因为抽水和降温,造成了塘里的水急剧对流,让原本沉积于塘底的一些沉积物,迅速升至整个水体,然后造成缺氧加中毒。当时老板说是在一边抽水,一边又在进水,但出水口大得多,很快水位就下降了一米,再加上前天,天气突然降温副度又很大,所以第二天早上就出现浮头,中午就开始死鱼,死得最多的就是花白鲢。当时我听说是花白鲢最多,还有点怀疑是三毛金藻中毒,但到塘边看到鱼的症状,又排除了三毛金藻中毒的可能。我建议用的是解毒底加氧和水鲜解毒, [查看详情] |
秋季水产养殖户更应抓好鱼病防治工作 [阅读率:8655] | 10-07 |
作者:周以根 秋季水温适宜,水质稳定,是鱼体生长最快的阶段。同时秋季又是鱼病高发季节。鱼池经过大量的投饵、施肥,腐殖质增多,病原菌大量繁殖,极易引起鱼病的发生。秋季的鱼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良好的水环境 1.每隔10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20公分,注水时间要选择晴天中午进行。 2.每隔15天~20天,用20g/m3(克/立方米)的生石灰全池泼洒,调节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 3.科学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具有搅水、暴气、增氧的作用,长期使用增氧机,能稳定水质,有效预防浮头,增加鱼类食欲和抗病能力。 4.适时使用微生态制剂,促进有机物分解,降低氨氮、亚硝 [查看详情] |
这种有700多类的寄生虫寄生在我国600多种淡水鱼体内 严 [阅读率:26126] | 09-30 |
据报道,粘孢子虫除少数种类寄生在蠕虫、两栖类、爬行类外,绝大部分寄生于鱼类,寄生在我国淡水鱼类的有600多种。它几乎在鱼体的所有器官中都有寄生,是最为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适宜在8℃~25℃的水温中繁殖蔓延,也是危害较严重的水产病害之一。 黏孢子虫属黏体动物(Myxozoans),黏体动物是一类以无脊椎动物和水生脊椎动物为主要宿主的高度特异化的后生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鱼类;一般寄生于宿主细胞外,或组织寄生,或腔寄生。组织寄生时,营养体通常位于宿主细胞间,直至发育到大的孢囊期,孢子在孢囊内发育成熟。同一种黏体动物对不同宿主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或宿主特异性,同一种黏体动物寄生于同一宿主不同部 [查看详情] |
死亡率高达80%的草鱼出血病真是养殖业中的一大杀手吗?要我 [阅读率:13172] | 09-29 |
草鱼是我国大宗淡水鱼类第一大养殖对象,也是病害较多的鱼种。从近几年现场调查和诊断结果来看,草鱼出血病仍然是危害一龄草鱼鱼种最严重的疾病。该病危害范围广、强度大、不易控制,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是影响草鱼产量的第一大病毒性疾病。由于基层水产技术服务及养殖人员缺乏一定临床技术经验,很多病毒性疾病几乎都误诊成其它细菌性疾病而错误用药;大部分养殖户也因为对草鱼病毒出血病缺乏认识而盲目乱用药和错误操作,反而刺激鱼体应激反应,造成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惨重。草鱼出血病虽然是我国最早、最全面系统研究的一种鱼类病毒病疾病,但是至今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能靠注射疫苗和加强日常管理来预防。 这种 [查看详情] |
近期存塘鱼吃料不好?或许可能跟寄生虫有关系 [阅读率:13047] | 09-28 |
进入九月份,高温降下来了,疾病也相对不是那么担心了,所以好多养殖户准备把塘里的鱼赶快催一催,不然有的就担心到时个体达不到规格。但有的人却遇到了难题,鱼吃料不好,这可把养殖户急的睡不好觉了。最近处理了好多家精养鱼塘吃料不好的情况,都是与寄生虫相关。[imG]upload/article/a2017092811040447.jpg[/imG]先说一个钓鱼塘吧,这个塘不大,在新都,几天前从那里路过,顺道看了下,3亩地,平时有几十人垂钓,因为是欢乐塘,就是钓了放,钓一天给点钓鱼费那种,所以老板希望鱼是越好钓越好。但最近却是越来越难钓,放了鱼下去,仍然上鱼不好。我去那天上午,已经没有人在那里钓了。而且 [查看详情] |
水产养殖户要关注天气变化,积极防范鱼类浮头 [阅读率:8864] | 09-21 |
作者:胡建华 张国民2017年5月份,接触三例鱼类浮头案例,深入分析气温变化特点,比较符合《病害诊断不可忽视的气候因素》(2010年3月1日《水产养殖》总第163期)的结论:当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3~5℃以上时,水生动物易发病。引用案例,期许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积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现将案例介绍分析如下:2017年5月2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刘伶村段xx一早电话求诊,诉求:今晨鳜鱼大量死亡,有二、三百斤,请求出诊。上午9:00到达塘口,塘口面积5~6亩,水浅,仅0.6米左右。在塘口下风处,即塘口西一侧看到约二、三十条死鳜鱼浮于水面,伸手捞取体色较新鲜的三条,其中两条0.3~0.35公斤 / [查看详情] |
爆发性出血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方案 [阅读率:11519] | 09-14 |
[imG]upload/article/a2017091417052152.jpg[/imG]一、浅谈爆发性出血病。(一)爆发性出血病危害及交流特点。爆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出血病、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出血病。其危害重、流行广、爆发性强,周期长、殃及鱼类品种多,感染快,从发病道死亡仅3-5天,短期内会造成大幅度死鱼,甚至绝产,是池塘养殖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此病流行季节长,从2月底到11月份,水温在9-36℃之间均有发生,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及高温季节后,水温25℃以上为严重。如遇连续阴雨天后突然放晴,气温急剧升高,或台风和拉网后产生应激;底泥厚,长期不清淤不改底,底质环境恶化,亚硝酸盐或 [查看详情] |
究竟是泛塘了还是中毒了?这里有详解和高招 [阅读率:7694] | 09-13 |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泛塘与中毒事件屡屡发生,严重时引起池塘大片死鱼现象,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因此,准确辨别泛塘与中毒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救措施,才能够挽回局面,减少损失。一、泛塘或中毒辨别方法1从发生的时间上辨别泛塘:按季节分,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尤其在连续阴雨天及连续低气压闷热天气里最容易发生泛塘事件;按一天的时间段分,多发生在半夜到清早这段时间,尤其在水质较肥、放养密度较大的池塘泛塘的可能性较大。中毒:一般没有季节、天气、白天黑夜时间段之分,也与放养密度大小无关。多与有毒污水进入池塘例如厂矿排污、暴发蓝藻的污水入池,或是治疗鱼病时用药过量或施用方法不当,或是农田施药时多次在池塘中清洗农药 [查看详情] |
养鱼做好这四点,助你顺利度过“白露劫” [阅读率:11716] | 09-10 |
撰稿 | 集团营销中心 金玉林马上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天气渐渐转凉,昼夜温差大,鱼塘的养殖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白露”是水产养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气,这个阶段白天温度高达30多度,夜晚降到20多度,昼夜温差达10多度,这个温度的变化非常适合寄生虫、细菌等病原生物的生长繁殖,加上水质容易波动变化,水产养殖动物极易爆发各种疾病。白露前后,鱼塘到底存在哪些潜在危害呢?1.昼夜水体温差大,应激症状加重。当养殖水体昼夜温差大于2℃,鱼体就会出现机能紊乱,免疫力下降,易发病,白露期昼夜温差甚至高达10℃以上,水温变化很剧烈,导致鱼体产生强烈应激,对于体质较差的鱼苗,甚至引发死亡。2. [查看详情] |
又至白露鱼病多发期,养鱼户有虫杀虫需谨慎 [阅读率:8277] | 09-08 |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个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因为昼夜温温大,清晨发现树叶上会有许多露珠,所以取名白露。今年的白露是9月7日,也就是昨天刚过,这对于我们辛苦了大半年的养殖户来说,那就预示着又进入了一个鱼病高发期,巡塘检查,该预防的提前做好。[imG]upload/article/a2017090822040154.jpg[/imG]为什么说白露鱼病多发呢?而且还有“白露瘟”、“白露劫”的说法,其实这都与气候相关。进入秋节,太阳光照减弱,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晒谷时,老人们常说“秋半天”,眼看是大晴天,一会儿太阳就阴下去了,时常还来一点雷阵雨。急剧变化的气候,对于养殖水体也就意味着水温的大起大落,极易引发水 [查看详情] |
鱼头朝塘边爬着不动,问题出在这里 [阅读率:8302] | 09-07 |
最近已有好几个养殖户问我了,我的鱼怎么爬在塘边不动,人去了也不跑,把鱼捞起来,身体自胸鳍以后是僵直的。每当客户说到这里,我就问客户,水体是不是有点发黄啊,再如酸碱度是不是在8以上啊,温度升高鱼的死亡是不是增加啊。这个时候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对,就是这样。而且在这里补充一点,原来很多人按传统的经验,怀疑缺氧浮头啊,撒点盐消消毒可不可以啊,这里可以肯定的说,不行,而且是越用越死。[imG]upload/article/a2017090723175166.jpg[/imG]那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引起的呢?就是藻相出了问题,具体点说,就是金藻门的小三毛金藻过度繁殖,成了优势种群所引起的。每年的春秋季节 [查看详情] |
孢子虫的诊断治疗方法 [阅读率:25653] | 09-04 |
之前写过一篇介绍孢子虫的文章,谈到孢子虫有上万种之多,对于一些在体内形成孢囊的孢子虫,用肉眼就可以发现,但千万不要以为孢子虫很好诊断,有些孢子虫,是不易发现的,而有些部位的孢子虫,即使发现确诊了,由于部位特殊,也是很难治好的,比如喉孢子虫。由于孢子虫体外有一层孢囊,外用药很难凑效,内服鱼都不吃食了,治愈率不高。我们有的鱼药经销商,认为喉孢子虫好治,不信我们的建议,结果得不偿失。[imG]upload/article/a2017090411174588.jpg[/imG]现在水产上杀孢子虫的药,还是从畜禽上的药转过来的,比如抗球虫药的盐酸氯苯胍和地克珠利,喂的周期都很长。水产用药不同于畜禽,饲 [查看详情] |
让你的鱼塘远离诺卡氏菌病,试试这几招 [阅读率:15104] | 08-22 |
撰稿 | 江门粤海 伍德斌炎炎八月,海鲈头批鱼陆续上市,养殖户朋友在头批鱼投喂方面更是热情高涨,加料意愿强烈。而随着头批鱼价格略有波动,高温期常见病菌对鱼塘的侵袭,更是令不少养户朋友心急如焚。通过粤海一线团队塘头走访,发现今年鱼塘高温期病菌主要以诺卡氏菌为主,对鱼塘正常生产和投喂影响最大。全面认识诺卡氏菌[imG]upload/article/a2017082220280284.jpg[/imG]1. 诺卡氏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好气,抗酸或部分抗酸。2. 潜伏时间长,生命力强。爆发过诺卡氏菌病的鱼塘,其水源、底部土壤中的诺卡氏菌残留时间长,遇到合适条件又会重新爆发。3. 对鱼类传染主要通过口 [查看详情] |
鱼病老治不好,有可能是孢子虫的因素 [阅读率:10137] | 08-22 |
每年的7-9月正是孢子虫暴发的高峰期,由于孢子虫种类繁多,老一辈水产专家有的用了毕生时间也没有把这个孢子虫完全弄懂,像杭州大学的吴宝华教授研究了七年才把白鲢的疯狂病弄清楚,原来是由鲢碘孢虫引起,虽然试用了600多种药,但至今仍未找出能把这个虫杀死的药。因为孢子虫种类太多,像《孢子虫志》的作者陈老先生,用了七十年研究淡水鱼类的孢子虫,发现了六百多个新种,但他在前言里说他可能只弄懂了淡水鱼类孢子虫的十分这一。如果这样推论的话,孢子虫可能有上万种之多。[imG]upload/article/a2017082210240499.jpg[/imG]现在通常把孢子虫分成四类,分成球虫、黏孢子虫、微孢子虫 [查看详情] |
梭鱼急性出血病分析及防治措施 [阅读率:6455] | 08-21 |
连云港永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王 禹 黄阿凤近年苏北地区水产养殖行业中梭鱼养殖比重逐渐增加,梭鱼属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连云港地区俗称丁鱼,海淡水均有养殖。由于环境污染和混养模式下梭鱼养殖的推广和普及,梭鱼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害,而急性出血病在各种病害中传播性广,发病速度快,危害性最大。连云港永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对苏北地区养殖户的走访和各发病池塘的研究与分析,对梭鱼的急性出血病提出了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梭鱼急性出血病(连云港地区养殖户俗称眦眼病)是由草鱼出血病病毒(GCRV)的变种病毒感染引起,草鱼出血病病毒 [查看详情] |
养鱼老得出血病,病因原来是因为这个 [阅读率:30899] | 08-18 |
这几年,每至温度升高,年年养殖户说得最多的就是出血病。经常接到养殖户电话,有说鳃盖出血的,有说鳍条出血的,也有说头体表眼睛出血的,当然也有肠道出血的。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血病,绝大多数都是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imG]upload/article/a2017081810001334.jpg[/imG]现在已至秋季,水温有所下降,在20-25度,正值锚头鳋繁殖的最佳水温,所以好多地方,开始出现鱼翘着尾巴在水面上游,养殖户给这种现象取名翘尾巴病。其实就是锚头鳋大量寄生,鱼感到不舒适的结果。把这样的鱼捕起来,往往会出现体表红点,有时还会发现大量的锚头鳋。像这样的寄生虫,就是导致鱼出现 [查看详情] |
这种寄生虫种类多,危害大,看看老养殖户是如何防范它! [阅读率:9324] | 08-17 |
三代虫是一类常见的鱼类体表寄生虫,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对鱼类养殖业造成极大威胁。三代虫病是由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侵入皮肤和鳍上而引起的鱼病。鱼类三代虫病的病原体是中型三代虫、细菌三代虫和秀丽三代虫。 一、病原 三代虫的外形和运动状况类似于指环虫,主要的区别是:三代虫的头端仅分成两叶,无眼点;后固着器伞形,其中有一对锚形中央大钩和八对伞形排列的边缘小钩。虫体中部为角质交配囊,内含一个弯曲的大刺和若干小刺。最明显的是虫体中已有子代胚胎,子胚胞中又已孕育有第三代胚胎,称为三代虫。由于三代虫具有胎生的特点,子代产出后,可在原寄生体表寄生,也可移离原寄生侵袭其它寄主。 研究发现,三代 [查看详情] |
鱼类生长旺季鱼病多发原因及综措施 [阅读率:6814] | 08-15 |
作者:湖北省英山县水产局 王文彬夏秋季节由于水温适宜,饵肥充足,鱼类摄食旺盛,是鱼类生长的黄金季节。但是,由于时有气温偏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排泄物增多,水体水质变化无常,往往可导致鱼病多发,安全隐患较大,直接影响养鱼效益。1.鱼病多发原因(1)养殖密度较大 夏秋季节由于水温偏高,水体可控程度较差,如果放养密度过大,病害发生的机率相应增大。养殖密度要根据池塘水质条件和配套设施而定,密度过大则水质无法控制,可导致鱼病多发,死亡率较高,养殖效益较差。据生产实践,池塘水质在有机质污染和自净能力相平衡情况下,当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则水质不稳定且极易变坏,鱼 [查看详情] |
这种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全国范围都会发生,是海淡水鱼类养殖的一 [阅读率:6242] | 08-15 |
今天我们要讲的一种寄生虫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且发病范围覆盖全国,不论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都有此病的存在,这就是车轮虫病。车轮虫病主要病原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目前已知的车轮虫有200多种,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的有20多种,寄生于海水鱼的有70多种。车轮虫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能引起车轮虫病的有10多种。[b]一、该病特征以及流行情况[/b] 车轮虫病流行于4到10月,尤其春末夏初、秋季为流行盛季。适宜水温为20—28度。当环境不良、养殖密度大和阴雨天气的情况下,车轮虫往往大量繁殖,成为病害,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车轮虫病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寄生于多种淡水鱼、海水鱼的鳃、体表、鼻腔、膀胱及输尿 [查看详情] |
鱼类寄生虫病太多,这种你认识吗? [阅读率:18534] | 08-12 |
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我国饲养鱼类中常见的指环虫有鳃片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和环鳃指坏虫等。虫体扁平,头部前端背面有4个黑色的眼点,口在眼点附近,口下面膨大的部分叫咽,咽后分两根肠管延伸到体后端连接成环状。虫体后端有固着盘,由1对大锚钩和7对边缘小钩组成,借此固着在鱼的鳃上。指环虫是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在虫体的后部有一卵巢,精巢在卵巢的后面。指环虫分布很广,在夏、秋季流行,病鱼一个鳃片上往往可以有60个以上的虫体。指环虫病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对幼鱼杀伤力颇大,但对健康的成鱼并无大害。[center][imG]upload/art [查看详情] |
老生常谈的“肠炎病”又开始发作了,重温一下如何有效应对它 [阅读率:8771] | 08-11 |
鱼类肠炎病在全国各养鱼区均有流行,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严重时全部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病原存在于天然水体及水底淤泥之中,健康鱼肠道也常有此菌,当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等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常暴发此病。此病的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鱼的全部养殖进程中肠道内都存在此类病菌。但在健康的鱼体中,该菌种没有占优势,不会引发疾病。 鱼类肠炎病过去通常在4-8月发生,北方推迟1个月左右。现在已提前到3月份开始发病,甚至全年都有此病发生。在5~6月和8~9月多发,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当池塘水温在18℃以上,该病即可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 [查看详情] |
鱼类瞎眼病怎么办?世昌股份技术专家向您支招! [阅读率:9159] | 08-11 |
笔者在养殖一线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了前几年不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养殖户俗称为瞎眼病,学名叫复口吸虫病,是鱼苗养殖阶段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的病原是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这种虫寄生在鱼体的眼球中,数量从几个到数十个,引起水晶体浑浊发白,虫越多则眼睛白的范围就越大,病鱼生长缓慢,但一般不引起死亡,部分鱼有水晶体脱落和瞎眼现象。笔者曾发现过两家有瞎眼病,而且都非常严重,养殖的草鱼夏花瞎眼的病鱼占到七成以上,这种鱼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一旦得了瞎眼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所以只能以防为主。[imG]upload/article/a2017081115180965.jpg[/imG]如何预防呢? [查看详情] |
养鱼过程中使用好的乳酸菌可以驱虫,你信不信? [阅读率:10844] | 08-09 |
草鱼养殖中,会经常遇到肠道肿大发白,一剪开就发现大量的绦虫。现行的杀虫药,像吡喹硐、阿苯达唑,都是常用的杀绦虫药,但运用起来,量大了,有时常把绦虫杀死腹中,死亡的虫体又排不出体外,常致虫杀死了,鱼也杀死了;当量轻了,又往往达不到效果。最近我做了好几次试验,也就是通过大剂量的内服浮酸菌,通过调节鱼肠道内的酸碱度,让绦虫不能适应剧急的改变,从而把肠道内的绦虫驱除。[imG]upload/article/a2017080916481647.jpg[/imG]具体的用量是,按千分之三的投饵率计,80斤的沉料拌我公司的乳酸菌10升,然后在料台周围外泼,一亩外泼3升,投喂一小时后,鱼会出现狂躁不安, [查看详情] |
秋季鱼病防治的重点是泛塘 [阅读率:5866] | 08-08 |
昨天立秋了,随着秋季的进入,预示着气温走向是逐渐降低,当遇到大副度的降温,并伴随大风的话,会加速水体的对流。如果养殖水体水较深,平时没有去注重用芽孢等微生调节水质,当一旦形成水温分层,这个时候发生水体对流,那泛塘死鱼在所难免。这是成都周边昨天的天气情况,头一天最高气温还在35度,突然的大副降温,对于养殖水体可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有水温分层现象的,当底层水温高过表层水就会形成对流。[imG]upload/article/a2017080810052530.jpg[/imG]这是今早一客户发给我的照片,从图上看有蓝藻暴发的因素,但更重要是大副降温,昨天还伴随有大风天气。多重因素叠加,是造成鱼死亡 [查看详情] |
养殖户治理蓝藻,当然首先考虑是安全,其次才是成本。 [阅读率:6703] | 08-04 |
前天在重庆壁山和客户走了一圈,发现了大量的蓝藻水泛烂的问题。有些养殖户没有认识到蓝藻的危害,在大量蓝藻生长的池塘,消毒药的使用也是有选择性的。这可是有的养殖户花了大价钱,买的血淋淋的教训。“一夜回到解放前”,杀蓝藻死鱼客户感言蓝藻喜高温,越是温度高,就越适宜其生长。在和其他藻类竞争成为优势种群中,蓝藻更容易生长于富含有机质多的水体,当其他藻类还需要通过微生菌种的分解,才可以同化吸收其营养时,蓝藻可以通过自身的固氮作用就可以大量繁殖。有些养殖塘,杀过蓝藻后,由于缺乏补充复合芽孢杆分解水体中大量的有机质,难以让其他有益藻类成为优势种群,过不了多久,蓝藻则又开始成为优势种群。治理蓝藻,当然首先考虑 [查看详情] |
夏季养殖鱼类易浮头,这三个浮头案例需防范 [阅读率:6718] | 08-03 |
2017年5月份,接触三例鱼类浮头案例,深入分析气温变化特点,比较符合《病害诊断不可忽视的气候因素》(2010年3月1日《水产养殖》总第163期)的结论:当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3℃以上时,水生动物易发病。引用案例,期许对天气变化的关注,积极做好病害预防工作。现将案例介绍分析如下:案例一2017年5月2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刘伶村段xx一早电话求诊,诉求:今晨鳜鱼大量死亡,有二三百斤,请求出诊。9:00到达塘口,塘口面积5~6亩,水浅,仅0.6米左右。在塘口下风处,即塘口西一侧看到二三十尾死鳜鱼浮于水面,伸手捞取体色较新鲜的3尾,其中两尾0.3~0.35千克/尾,一尾0.4~0.45千克。 [查看详情] |
高温季节池塘鱼类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阅读率:5598] | 07-31 |
随着气温升高,和雨季的到来,不论是成鱼或是鱼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鱼现象,经检测水质和病鱼镜检及解剖,以及养殖经验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1、水质恶化。转水死藻,有益藻类及有害藻类死亡。ph值的变化,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升高等原因导致水质恶化。2、乱用药物。对于锚头蚤和车轮虫的寄生,许多养殖户用药错误,甚至使用很多次杀虫都杀不死,自行改变用药时间及使用剂量。3、大量投饲。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认为鱼吃的越多越好,投食过多鱼类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会出现吃食后像浮头一样的现象。尤其是草鱼发生这个症状比较明显。4、增氧错位。增氧机开启时间没有按照池塘里溶氧需要开启增氧机,一部分养殖户都是使用定时开关 [查看详情] |
八月到了,各地气温居高不下,近日您的鱼浮头了吗? [阅读率:20313] | 07-31 |
作者: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冯梦霞 编审:李友义临近八月,全国各地温度一直居高不下,颇有一省更比一省高的阵势。炎炎烈日,我们还可以坐在空调屋内降暑,而池塘里的鱼儿就只能安生待在塘里,连续多日的高温低压,让本就水温高涨的池塘更是溶氧不充足,这就让现代绝大多数高密度养殖的养殖户们头疼了!近日湖北洪湖地区多数经营四大家鱼养殖的养殖户们接连进店咨询,十之八九都面临鱼儿浮头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根据养殖户的情况描述,多数鱼塘早上水体透明度颇大,塘中央的水带有些微绿色,而到中午之后水色变浓,透明度不高,鱼儿出现浮头平均达3-4天,绝大多数鱼塘靠开增氧机可多少缓解鱼儿浮头状况,部分鱼塘出现鱼儿 [查看详情] |
淡水鱼爆发性出血病(出血性败血病)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阅读率:30184] | 07-19 |
暑期高温,天气阴晴不定,鱼应激反应严重,池塘大量投饵产生的粪便造成的水质变差,氨氮、亚硝酸盐指标超标、寄生虫孳生等不利条件诱发淡水鱼类的爆发性出血病开始在淡水主养区流行,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损失,现就爆发性出血病预防防治给大家做个交流。一、暴发性出血病又叫做出血性败血病,易感鱼类为:白鲢、花鲢、鲫鱼、鲂鱼,鲤鱼、草鱼也有感染,主要危害2龄及以上成鱼,死亡率可高达100%。二、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主要在低温季节感染)等三、症状: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病鱼胸鳍、背鳍、尾鳍基部及眼眶周围有明显充血现象,眼球突出,口腔颊部及下颌充血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膨大 [查看详情] |
近期山东微山湖区比较少见的复口吸虫疾病有抬头趋势 [阅读率:8438] | 07-17 |
[imG]upload/article/a2017071722183530.jpg[/imG]鱼苗全国性的大流通满足了人们水产养殖的不同季节及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的需求,极大地解决了局部地区苗种短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检疫措施不力、防御措施不力也导致了局部地区的疾病在全国的流行,近期在微山湖区比较少见的复口吸虫疾病有抬头的趋势。复口吸虫病又称“白内障”、“瞎眼病”、“掉眼病”。能造成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尤以鲢鱼、鳙鱼为甚,近几年草鱼复口吸虫也有流行趋势,瞎眼、掉眼,严重者造成大批死亡。【病原】为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我国常见的复口吸虫囊蚴有湖北复口吸虫 ,挖出病鱼眼球,剪开眼球取出水晶体,剥 [查看详情] |
淡水鱼养殖过程中锚头鳋的防治方法 [阅读率:8597] | 07-17 |
一、锚头鳋简介 在养殖生产中,特别是锚头鳋病发生现象尤为突出。该病虽不能直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但隐性危害十分严重。当下由于该虫繁殖能力正随着水温的降低而逐步减弱,此时采取有效措施杀灭成虫,可有效减少来年此病的发生,为以后的养殖生产打好基础。什么是锚头鳋呢?它又有什么习性呢?锚头鳋病(蓑衣虫病)是一种侵袭性鱼病。锚头鳋属节肢动物门甲壳刚剑水蚤目锚头鳋科的一种。只有雌虫成虫才永久寄生在鱼体上,寄生阶段体长约1厘米。虫体成熟期后端带有1对绿色卵囊。头部分有叉状两角,似船锚,故此而得名。在养殖中危害较大的主要有多态锚头鳋(寄生鲢鳙体表及口腔),鲤锚头鳋(鲤鲫鲢鳙青鱼体表,鳍及眼上)和草鱼锚头鳋(草 [查看详情] |
造成养鱼户拉网出血、涩鳞、脱粘等症状的原因及对策 [阅读率:7985] | 07-03 |
每到集中卖鱼上市的季节,都会有些池塘或网箱卖鱼时出现拉网出血,鱼脱粘、涩鳞等症状甚至死鱼的出现。针对这种现象作出有效的分析,会对养殖生产提供有力的帮助,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养殖户的损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imG]upload/article/a2017070315311481.jpg[/imG]一、鱼本身就患有疾病,鳃部有大量的寄生虫寄生,或体表、体内有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经过拉网等强烈的刺激造成出血现象更加明显。如病毒性出血病或细菌性败血病患病期间拉网,会造成鱼出血严重、不耐运输二、营养元素不足导致的抗应激能力差,出现拉网出血或脱鳞现象。经过试验证明饲料中缺乏VC、VE、VK [查看详情] |
“鲤鱼疱疹病”的演变及其防治方法 [阅读率:7612] | 05-03 |
近几年在北方鲤鱼集中养殖区域,在鲤鱼商品鱼和鱼种养殖过程中,一种潜伏期短、发病快、死亡率极高的急发性鱼病,目前被人们普遍认定为鲤鱼疱疹病毒病。一到发病季节,一旦有鲤鱼发病死亡养殖户都望闻生畏,十分担忧。笔者2012年接触第一例鲤鱼商品鱼养殖和第一例鱼种培育爆发此病,与早年的鲤鱼疱疹病毒病区别较大,有必要对鲤鱼疱疹病的演变及其防治和大家讨论分享,仅供参考。一、早年“鲤鱼疱疹病”:1、发病季节:发生在冬末初春,又称“鲤春病”,但也有将鲤膘炎症称“鲤春病”,鲤膘炎症常年发生,与“鲤春病”极不相称。2、表现特征:鲤鱼疱疹症状表现明显,先从头部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粘液,并漫延至体表,形成不规则白色斑块 [查看详情] |
为您支招!面对来势汹汹的鱼病,该这样治疗 [阅读率:10184] | 04-29 |
文 | 图 洪湖海大 罗峰、付哲[b]一、背景介绍[/b]2017年华中区(江西、湖北)第一波鱼病来势汹汹,清明节之后开始大面积爆发。从本次发病的表面特征看,判断大多仍是细菌性引起的草鱼老三病“赤皮、烂鳃、肠炎”。 笔者预估更猛烈的一次发病会在5月初爆发,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池塘一旦开始死鱼,说明此时池塘中已经有一批体质弱小、发育不够完善的群体被病原感染较深,即使今天没死,也会在接下来几天陆续死亡,而我们此时用药目的就是“如何防止事态扩大”,要尽可能保证当前大部分还没感染病原或感染程度较浅的鱼群能够正常存活,这才是我们治疗鱼病的核心思路。所以基于以上疾病治疗思路,笔者认为面对池塘死鱼,就要 [查看详情] |
这种常见淡水鱼病太可怕,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 [阅读率:13645] | 04-28 |
在水产养殖(尤其大面积养殖)的过程中,养殖业者经常遇到自己所养殖鱼类生长速度缓慢或不生长的问题。通过对养殖现场水环境中各项水质指标(pH值、溶解氧、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的检测,均符合养殖用水的标准;对养殖鱼体检测、镜检,并没有发现鳃、体表有寄生虫寄生的现象。肛门无异常症状,但是轻压腹部或有“胶状粪便”,有时发现成形的粪便间连有很长的、透明的“胶体”;解剖观察,肝脏变异(但不是很明显)、肠道的后部发红(鲫鱼不太明显);剪开肠道发现肠壁变白、较薄(甚至透明),肠道的内黏膜脱落现象严重。这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鱼类很可能是感染上了死亡率超高的肠炎病。 每逢高温季节养殖朋友们为了追求生长速度 [查看详情] |
春夏之交 气温回升 淡水鱼类“五月病”知多少? [阅读率:11278] | 04-27 |
转眼就要到五月份了,气温开始慢慢回升,也是各种病毒细菌大量滋生的好时机。淡水鱼类养殖业到了疾病高发的时候,做好这一阶段的疾病防治工作迫在眉睫。都说鱼病以防为主,因为很多疾病一旦爆发,传播快,根本无法控制。所以这个时候养殖户首先得知道什么疾病最容易爆发,要从根本上去预防。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特邀华晨鱼药公司的胡波总经理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时期最易感染的疾病。胡波总经理1986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在合肥市水利局下属大型水库从事水产养殖、大水面增殖、特种水产技术工作数10年,水产高级工程师,1996年开始从事病害防治、水产药物研发及使用评价工作,是安徽省内最早从事鱼病防治工作专业人员之一, [查看详情] |
倒霉的水霉病又来了,听说“美婷”三个月后才能上市,这个期间 [阅读率:12582] | 04-2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7042417233821.jpg[/imG][/center] 最近水产界比较火热的话题是“孔雀石绿”的替代品“美婷”新兽药证的颁发,这种药品能够很好的填补水霉病特效药市场的长期空白。目前这个天气,也是水霉病爆发的危险时期。但是,离“美婷”正式上市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很多养殖户找不到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去预防和治疗令人头疼的水霉病,一些见效快的抗真菌药,对治疗水霉病是有很大作用,但是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也是国家明令禁止不能使用的。为了减少养殖疾病的发生,减少养殖损失,这个时期各大养殖户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养殖管理上。一、什么 [查看详情] |
溶氧不足引起存塘鱼强应激反应的经典案例及解析 [阅读率:8863] | 04-23 |
[b]一、基本情况[/b]2016年4月6日早晨,小雨,湖北省仙桃市沙湖镇宋先生打电话给我们,紧张急促地说他的一口15亩鱼塘浮头了,开动增氧机已经有两个小时,但是浮头现象越来越严重,有些小鱼已经出现死亡![imG]upload/article/a2017042320420730.jpg[/imG]我们赶到塘口,宋先生的增氧机还在开着,他也在池塘捞剩余的过夜草。我们发现塘口的大小鱼一群一群地在岸边游动,人过来,鱼也不下去,浮头状况很严重。[b]二、案例分析[/b]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段时间宋先生一直割草喂鱼,2016年4月5日下午割草喂鱼后,晚上开始变天,2016年4月6日凌晨开始下小雨,头天 [查看详情] |
鱼价那么好,不要让你的鱼儿“肝肠寸断” [阅读率:5788] | 04-20 |
鱼价开门红,你已准备好赚大钱但鱼儿准备好了吗?2017年伊始,全国常规鱼鱼价开门红,当前价格大草鱼7元/斤以上;鳊鱼7.5-8元/斤,鲫鱼8.5元/斤……常规鱼都稳中有升且价处高位,迎来了全面的价格高峰!但是由于冬季停食,内服不到位等客观因素影响,鱼塘鱼种的内脏情况都没有完全恢复。目前我们鱼塘内鱼种情况究竟怎么样,大部分客户并不完全了解。虽然各位养殖老板已经做好赚钱的准备,但是我们的鱼儿准备好了吗?2017年鱼类健康普查湖北海大东西湖区为了更好的确保各位养殖老板了解鱼塘的鱼类状况,及时采取应对方案;湖北海大东西湖团队专门对东西湖各区域模式进行随机打样,详细了解鱼塘鱼种健康状况,统计结果如下。 [查看详情] |
淡水鱼难得的好行情,准备狠赚一把的时候,这些问题是否在困扰 [阅读率:5437] | 04-20 |
文 | 图 宿迁海大 夏华 赵金鑫 行情分析卖鱼越早、规格越大、盈利越强2017年伊始,鱼价就迎开门红,一路高涨!好行情大大刺激着养殖从业者的神经,如苏北骆马湖市场4斤以上网箱草鱼鱼价接近8.5元/斤,8两以上银鲫鱼价接近8.5元/斤,1斤以上鳊鱼鱼价接近7.2元/斤。在好行情的刺激下,纵然本地苗种由于储备不足一苗难求,很多养殖户仍不惜高价从外地购买苗种,彰显十足的养殖激情与信心。那么好行情是昙花一现还是今年的新常态呢?笔者通过与苏北多名鱼中、养殖户交流,根据供给侧现状并结合近些年的鱼价规律分析,预判今年鱼价行情整体较理想,但下半年后会有下行趋势。因此,2017年越早卖鱼、越早拉大规格,养殖 [查看详情] |
缺氧、浮头、偷死、突发死亡……这个池塘养殖中的罪魁祸首你不 [阅读率:8247] | 04-18 |
池塘养殖你必须知道硫化氢当前的水产养殖形势和养殖趋势,要求我们不得不在有限的池塘资源中出产更多更好的水产品,以保证养殖的效益。工厂化、集约化等高密度高产量的养殖模式正得到快速的发展,已逐渐成为目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内水产养殖的主流;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池塘环境的压力不断加大,进而导致水体环境的恶化和疾病暴发。这就对养殖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影响养殖成功的诸多因素中,硫化氢是危害极大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它已逐渐成为制约养殖成功的关键。池塘中硫化氢是如何产生的在养殖池塘里,硫化氢主要来源于硫酸盐还原菌(SRB细菌)在低溶氧或缺氧环境下的活动,它会将硫酸根离子还原为亚硫酸根,并逐步还原为硫化 [查看详情] |
淡水鱼养殖发病原因与防治策略 [阅读率:6089] | 04-16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李慧珊/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特别是“食”的要求越来越高,民以食为天,日常饮食能够最为直接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状况,现如今人们对于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鱼类的需求日渐高涨,从而促进淡水鱼养殖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集约密集化养殖发展,致使养殖鱼类发病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分析探讨当前淡水鱼养殖工程中常规发病情况及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发病情况,减少养殖专业户的实际损失,促进整体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是当前的重要工作。[b]一、淡水鱼养殖发病状况及原因[/b]1.生物感染及病原体传播在淡水鱼集中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鱼类小区域内集 [查看详情] |
多端天气,谨防鱼类“暗浮头” [阅读率:7790] | 04-15 |
已经到了四月中旬了,气温上升,养殖鱼类新陈代谢渐旺,活动加强,耗氧量加大,极易发生“暗浮头”现象。由于这种“浮头”发生在水温低的春季且不易被人注意,故称为“暗浮头”。鱼类浮头现象并不少见,由浮头引起的泛池而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做好这一时期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一.症状特征 鱼被迫浮于水面,头朝上努力用嘴伸出水面吞咽空气,这种现象叫浮头。水体中缺氧不严重时,鱼体遇惊动立即潜入水中;若水质恶化,导致缺氧严重时,鱼体浮在水面,受惊也不会下沉。当水中溶氧降至不能满足鱼的最低生理需求量时,就会造成泛池,鱼和其它水生动物就会因窒息而死亡,经常浮头的鱼会产生下颚皮肤突出等畸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