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活菌王”新用法:降低造价的同时提高养殖成功率 [阅读率:8133] | 06-30 |
在辽宁东港、营口地区,新活菌王得到众多养殖户的认可和肯定。因为单用造价比较高,加上养殖户近年来的效益不太好,固对新活菌王有了新的使用方法,此方法在当地海蜇养殖、对虾养殖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新活菌王”的新用法:把新活菌王作为菌种,将2桶新活菌王+1桶六抗培藻膏放到一个盛放400斤水的水桶里,每天放气2至3次,发酵5天左右后,菌的颜色更深,一股红酒的酸香味扑鼻而来,拿到显微镜下镜检,不论是从有益菌种种类、数量还是活力上都很好。每发酵一次菌,用到三分之一后继续加满水后发酵,以此类推,总共可以发酵1200斤水。发酵新活菌王,在降低造价的同时,也提高了海蜇、对虾的养殖成功率。 此外,“净水王”的 [查看详情] |
海蜇养殖池塘肥水处理案例分享 [阅读率:11484] | 06-27 |
技术员:段广祥地点:丹东小岗村填表时间:2014年6月1号检测项及检测结果(一)基本情况面积:100亩 水深:2.5米主养品种:海蜇套养小人仙水色:浅绿色吃食状况:海蜇长势缓慢,皮薄 ,发白死亡情况:无近期用药情况:无(二)水质检测1、pH值:8.1 2、氨氮:无3、亚硝酸盐:无 4、溶氧:未测(三)镜检情况:少量绿藻、隐藻、甲藻问题分析海蜇摄食量逐渐加大,导致水瘦,难肥,海蜇出现顶网、缩水[imG]upload/article/a2014062707174944.jpg[/imG]处理方案先换水500px引进藻种,然后黄金液8桶+活肥17袋,均按10亩/袋肥水,两者相加处理后跟踪结果一、水 [查看详情] |
海蜇养殖池塘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阅读率:10275] | 06-20 |
作者: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张海龙海蜇养殖池塘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若海蜇养殖前期水体大量滋生太阳虫:养殖前期,海水中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种类繁多。尤其是近年外海水中有大量的太阳虫,当池中抽入海水后,有些池塘适宜其生长繁殖,其本身还会释放一些毒素,海蜇摄食后不能消化,导致海蜇部分死亡,成活率降低。对策:①首先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2~3亩/瓶)解毒,2小时后及时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迅速肥水。②漂白粉(或阿维菌素)定向杀灭。根据太阳虫的生活习性,黎明前和傍晚的时候,容易在池边聚集,所以尽量在早晨或者是晚上沿边泼洒漂白粉(或阿维菌素)杀灭太阳虫,第二天及时用解毒超爽(2~3亩/瓶)解毒。海蜇“ [查看详情] |
现阶段辽宁东港地区海蜇养殖问题之我见 [阅读率:8732] | 06-20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062012405381.jpg[/imG][/center] 作者:海南卓越生物有限公司 张海龙 今年5月份,辽宁东港地区的养殖户陆续投放海蜇苗,但由于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海蜇苗长势缓慢,池塘肥水相对困难。由于是盐碱地,池塘pH普遍较高,部分池塘又有青苔,发现太阳虫等,因此小苗抗病能力差,成活率较低,有些海蜇还出现拱网、上浮(俗称上吊)等症状。 针对肥水困难:建议养殖户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低温肥水的难题。 若池塘的水质较浑浊:这会导致海蜇生长缓慢,对此建议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新活菌王 [查看详情] |
海水池塘鱼虾贝混养模式实用技术介绍 [阅读率:16383] | 05-09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050919111967.jpg[/imG]海水池塘鱼虾贝混养模式[imG]upload/article/2014050919112545.jpg[/imG]鱼虾贝混养模式——进排水设施[/center] 混养是指在主养某种品种的同时兼养其它一种或多个品种的混合养殖模式,主要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种及数量比例,利用虾、蟹、鱼、贝及水生植物等共生原理,调整生态布局,提高池塘自身净化能力,保持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从而降低发病率,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海水鱼、虾、贝生态混养就是通过鱼、虾、贝的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根据混养品种在 [查看详情] |
蛰圈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六) [阅读率:7615] | 05-02 |
关键控制技术九. 海蜇养殖池塘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5.养殖过程中水体浑浊,用了好多方法透明度的原因和对策 原因: ①经常投喂蜢虾、鱼糜、豆浆等饵料,使水体中悬浮的大分子有机物过多,导致透明度低,水体浑浊。 ②水体或池底有大量的浮游动物(如勾虾等),会搅动起底部的泥沙,使水体浑浊,该现象一般在早晨或晚上比较明显,中午或下午还好一些,这是因为勾虾等浮游动物昼伏夜出的习惯所致。 ③新挖的池塘或新清淤的池塘较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新塘底部几乎没有什么淤泥,底部土塘蓬松,一旦刮大风或下雨之后,水体容易浑浊,且长时间浑浊不清。 对策: ①当水体有机质过多引起水浑时,可先用净水王(1瓶3亩)解毒,2小时后 [查看详情] |
蛰圈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五) [阅读率:7497] | 05-02 |
关键控制技术九. 海蜇养殖池塘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水色暗淡,没有光泽的原因和对策 原因: 由于长时间不换水,水体菌藻失衡,池水老化所致,这种水体以老化的大型藻类(如裸藻、蓝绿藻等)为主。 对策: ①如条件允许,尽量换水。但是单日换水量不能太大,以免引起海蜇的应激反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②定期补充粉剂活菌王(或新活菌王、或黑金神等)活菌制剂,使水体保持肥、活、嫩、爽的稳定状态,让海蜇在优良的环境中生长。 2.水体发黑的原因和对策 原因: ①底部恶化:该现象主要出现在常年不清圈、没有定期改底的池塘。 ②水体老化:由于换水不及时或水体菌藻失衡,导致藻体老化,色素沉积,颜色加深。 对策: ①在 [查看详情] |
蛰圈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四) [阅读率:5972] | 05-02 |
关键控制技术七. 高温雨季·蛰圈的风险分析及风险控制 每年进入高温雨季,水产养殖业都会面临“六高”(高温、高密度、髙投饵、高排泄、高残留、高氧债)“二低”(低气压、低溶氧)的高致病性养殖环境的严峻挑战!这种种恶劣因素,为高温雨季的养殖增加了大量不测的风险。 1.倒藻转水的风险 倒藻的原因: 低压闷热:水面张力大(水面像有一层薄膜封盖一样),水体通透性差,缓冲和交换能力减弱,水体分层(溶氧)底部及底层水变成死底或死水,中上层水变成半死水。 盲目“消杀”用药:盲目用药消毒杀虫杀菌产生药害; 盲目用菌:盲目用菌产生菌害 高温:藻类有一定的适应温度,当温度过高(30℃以上)时,多数藻类活力变差,会逐 [查看详情] |
蛰圈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三) [阅读率:6149] | 05-02 |
关键控制技术五. 排毒解毒·保健免疫 定期解毒是指定期有效地消除养殖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各种毒害,如重金属中毒、消毒杀虫灭藻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甲烷中毒、氨中毒、酸热毒素、摄食有害藻类或老化死亡藻类中毒、霉菌毒素中毒、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中毒等等,我们对各种毒素对虾的危害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1.重金属中毒:常见的重金属离子有铅、汞、铜、镉、锰、铬、砷、铝、锑等。重金属的来源主要有四方面:①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种养污水最终都排至大海,导致海水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养殖抽进的海水本身的重金属就超标,②所抽的地下水,本身重金属超标,③在养殖过程中滥用各种吸附型水质和底质改良剂等,也会 [查看详情] |
蛰圈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二) [阅读率:5971] | 05-02 |
关键控制技术三.保健养苗 养殖对象(海蜇、小人仙、对虾、海参)要想长得快,产量高,选择健康的优质苗种很关键! 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都认识到优选苗种的重要性,在华南地区普遍达成共识:没有好苗宁愿不养,绝不退而求其次。事实证明,选用优质苗种可缩短养殖周期,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成活率,提高产量,降低养殖风险,提高养殖的综合效益。 (一)优选健康的苗种 1.海蜇苗种的选择: ① 选择活力好、游动速度快的苗种; ② 选择形状规则、规格整齐、没有畸形的苗种; ③ 不能选择伞边缘太薄的苗种。 2.小人仙苗种的选择: 优质苗 劣质苗 体色 壳厚、玉白色、半透明、壳全段黄色,壳缘略呈青绿色,水管有时带浅 [查看详情] |
蛰圈养殖的细节管理和关键控制技术(一) [阅读率:6227] | 05-02 |
关键控制技术一.健康清塘 清塘,目的为了消除养殖过程中的隐患,是健康养殖和成功养殖的基础,不容忽视!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的清塘工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消杀”上。实践证明:严格执行 “健康清塘三步曲”,苗种成活率和养殖成功率明显提高。 健康清塘三部曲: 第一步,消毒、灭菌、除杂(杀死病原菌及野杂鱼等):进水充满池底后,选用绿康露(2亩/瓶)、百安威(2亩/瓶)、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其中一种进行消毒(如pH偏高,可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如有野杂鱼虾蟹,可用茶麸,1~2天后排掉池水。 第二步,降解毒性:降解消毒药品的残毒以及重金属、亚硝酸盐、硫化氢、氨氮、甲烷等有害物质的毒性,可在消毒除杂五天 [查看详情] |
海水鱼养殖常见病淀粉卵甲藻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19046] | 10-12 |
1.主要病原:眼点淀粉卵涡鞭虫。 2.主要症状与诊断:病鱼鱼体发黑、消瘦、迟钝。当寄生于鳃部时,鳃丝红肿,粘液增多。鳃上皮细胞被破坏,往往并发细菌性鱼病而大量死亡。寄生于体表时,体表粘液增多,鱼体不安,生长速度缓慢,逐渐消瘦而死。 用高倍显微镜检查诊断。 3.流行情况:在南方沿海网箱养殖或池塘养殖的石斑鱼、鰤鱼、真鲷、梭鱼、白鲳等的鳃部常发现有眼点淀粉卵涡鞭虫,高温季节时期危害颇大。 4.防治方法: ①硫酸铜: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8克硫酸铜浸洗15~30分钟; ②铜铁合剂:发病季节每半个月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挂袋一次; ③全池泼洒硫酸铜 [查看详情] |
网箱养殖海水鱼防病八措施 [阅读率:9517] | 09-25 |
海水网箱养鱼中的鱼病多发生在夏秋交替及秋冬交换季节,致病的重要因素是天气变化引起的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因此,在季节交替时节要特别注意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中的鱼病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当发生鱼病后,要及时隔离和治疗。主要措施有: 1.掌握好适宜的放养密度。 2.严格注意挑选健壮、体表无损的种苗。 3.在养殖过程中,定时给养殖鱼洗淡水澡,减少鱼病发生。 4.在冬季来临前,最好将鱼进行淡浴消毒一次,以提高抗病力。 5.注意观察养殖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按照投饵原则,定质、定时、定量投喂,绝不投喂不新鲜及 [查看详情] |
实现牙鲆全雌化养殖的关键技术 [阅读率:10314] | 08-28 |
一、人工诱导雌发育(人工诱导牙鲆雌核发育):牙鲆雌鱼成熟的卵子用异源真鲷精子激活。采集成熟的真鲷精液,用林格氏液稀释50倍,在30W紫外线灯下照射45秒,使其遗传物质失活,然后与牙鲆卵子进行人工“受精”,卵子被激活。受精3分钟洗卵后放入0~2℃海水中进行冷休克处理,抑控第二极体释放,使染色体加倍,形成雌核发育二倍体。45分钟转入15~16℃水中孵化,卵子正常发育,但真鲷精子并没有提供任何遗传物质。 二、高温诱导伪雄鱼 1、伪雄鱼:即遗传上是雌性(染色体为XX),功能是上雄性(性腺成熟时产生精液),是排精的雌鱼。 2、伪雄鱼的制备:用成熟的牙鲆鱼卵与经紫外线灭活的异源真鲷精 [查看详情] |
半滑舌鳎养殖之鱼苗的选择、运输和放养 [阅读率:9133] | 04-24 |
舌鳎鱼苗的选择 半滑舌鳎苗种来源可分为野生苗种和人工培育苗种。目前市场上野生苗种数量较少,多为人工繁殖培育的苗种。 在购买人工培育的苗种之前,应预先了解育苗场的生产情况和用药情况,选择健康、规格整齐的苗种,以提高养殖成活率。半滑舌鳎雌雄生长速度相差很大,雌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购苗前应了解鱼苗是否进行过分苗操作,尽量挑选大规格的苗种,以提高雌性率。 舌鳎鱼苗的运输 运输用水的水温和盐度可根据养殖池的水环境要求提前进行调节,而袋内水温则还需要考虑到路途的远近和气温的情况,路途近、气温低时,可以用15℃-16℃的水温运苗;路途远、气温高时,要将水温降到11℃-12℃,泡沫箱内、塑料袋外可 [查看详情] |
养殖户如何确定半滑舌鳎的合理养殖密度 [阅读率:9049] | 04-24 |
半滑舌鳎除了觅食活动外,很少游动,平时群伏在池底四周、充气管或中心管附近等有隐蔽物的地方,因此养殖密度比较低。但是随着鱼体的生长,养殖池中的养殖密度也会逐渐变大。同时,由于半滑舌鳎雌雄鱼的生长速度差别较大,个体间的差别也逐渐增大,会出现个体大小差别悬殊的情况,这就需要及时疏苗,规格筛选,调整池中的养殖密度,以保证鱼的生长速度,保障养殖效益。那么,怎样的养殖密度才最适合鱼的生长呢? 在第五期《七好通讯》中,我们概述了半滑舌鳎的工厂化养殖条件,在这里再次着重提出半滑舌鳎的合理放养密度(如图):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3042422142167. [查看详情] |
溶解氧对于舌鳎生长的影响 [阅读率:7128] | 04-24 |
舌鳎和大菱鲆一样都是底栖性的鱼类,但与大菱鲆不同的是,舌鳎摄食的时候在池底,因此对水质条件有更高的要求。水中溶解氧是舌鳎生长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要想养好舌鳎,必须搞好溶氧。 目前市场上的舌鳎养殖户,大部分都已经了解水中溶氧的重要性,但在认识上仍然存在许多误区,认为只要自己的风机大,气石布的量多就可以获得高溶氧。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原因是跟大家的风机和气石选择有关。有许多养殖户选择了大风机,但是气石不好,水中气石冒出的气泡就像水壶中烧开了的水,咕咚咕咚的向外冒,这样氧气并没有溶解到水中,所以水中的溶解氧不是很高。而有的养殖户采用纳米管冒气石,出的气泡就像洗衣服时的气泡,非常的细小,呈泡沫状,这 [查看详情] |
虾蛏蟹池塘高效混轮养殖模式 [阅读率:7697] | 03-06 |
1、池塘条件与养殖时间:池塘以6~10公顷为宜。池塘底质为泥沙质,塘堤牢固,蓄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有独立的排洪沟,排泄设施完善,附近有淡水资源以调节池水盐度。周围海区水温13~30℃,盐度10~30,pH值7.3~8.6,一般在农历10月至竖年5月初进行虾蛏混养,农历5月下旬至年底养殖三疣梭子蟹。 2、日本对虾与缢蛏混养。 (1)池塘整建与消毒:在池内筑堤把池塘分隔成肥水池和养蛏池。肥水池面积占整个池塘的2/3,养蛏池占1/3。在两池的隔堤处设个小闸门,以控制水位及往养蛏池排放肥水,宽度在1.2m左右。选择泥质较好的滩面耕作蛏埕,需经过翻土、耙埕、平埕,然后分成若干不相连的埕地整 [查看详情] |
锯缘青蟹的苗种选种及运输技术 [阅读率:6817] | 03-06 |
青蟹养殖的苗种来源主要是捕捞自然海区蟹苗和蟹种。 1、捕捞大眼幼体:青蟹孵化后的幼体变态成大眼幼体主要栖息在河口和内湾稍低盐度环境中,其旺季是5~6月和8~9月。蟹苗捕捞方法大多采用定置网、推辑网和手抄网3种。在捕捞中常有其它蟹类的大眼幼体混杂,需要鉴别和挑选,捕捞的蟹苗,要强化培育成幼蟹。 2、捕捞天然幼蟹:要求捕捞幼蟹体质健壮,附肢完整,未受机械损伤和附着物少,青蟹捕后的露空时间要短,从捕获到放养,时间越短越好。 3、青蟹种苗质量鉴别与挑选:选择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官反应灵敏。活动能力强,不易捕抓;足基部肌肉肉色呈蔚蓝色,肢体关节的肌肉 [查看详情] |
海水池塘套养淞江鲈试验 [阅读率:5293] | 03-06 |
1、苗种及池塘选择:苗种体长平均4~5㎝。池塘选择2种,第1种长:宽比为5:1,面积60亩,池深2~3m,池底坡度为10~15度,细沙底质,水深1~1.5m,主养品种为对虾和梭子蟹。第2种长:宽比为3:1,面积30亩,池深3~4m,池平坦,沙泥底质,水深1.5~2.5m,主养品种为海参。第1种类型池塘共选取6个,第2种池塘共选取3个。 2、苗种放养:淞江鲈苗种运输方法采用塑料袋充氧打包运输的方法。第1种池塘,每池套养淞江鲈苗种4000尾,放养密度67尾/亩;第2种池塘,每池套养淞江鲈苗种3000尾,放养密度为100尾/亩。 3、养殖管理:①检测池水的温度、pH、盐度、溶解氧、氨氮 [查看详情] |
龙须菜筏式养殖试验 [阅读率:12235] | 03-06 |
一、海区选择:养殖海域选底质平坦的泥沙底质,水深控制在8~20m,具有一定避风性能并在大潮干潮线下能保持2m以上水深的海区。海区潮流畅通,海水流速在0.50~0.70m/s之间,盐度保持在25~32。 二、苗种选择及运输:苗种选择生长良好、无病烂、颜色紫红、杂藻较少的龙须菜藻体末端部分作为种藻。运苗期间温度不得超过20℃,防止藻体干燥。 三、试验方法:①养殖筏设置:筏间距5~8m,每小区设筏20~40行,区间距30~50m,区与区之间成“田”字型纵横排列。②安全措施:筏身设施不要放得太紧,使筏身能够随风浪浮动有一定的幅度;浮子绑缚要牢固,绑系浮子的绳扣应结紧结死,绳索与浮 [查看详情] |
脊尾白虾围塘养殖技术 [阅读率:6992] | 11-02 |
一、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 (一)栖息习性 脊尾白虾生活在近岸和浅海中,对环境的适应性强,适宜范围2℃~39℃;盐度3‰~30‰范围均能适应,在咸淡水中生长最快。但对低氧的忍耐能力差。低于1mg/L时,会因缺氧而死亡。 (二)食性与生长 脊尾白虾食性广而杂,不论动、植物饵料均能摄食。生长周期短,2~3个月就可以长成商品虾。在三门一年可养3茬。 (三)繁殖习性 脊尾白虾繁殖能力强,几乎全年都有抱卵虾。一只成熟的雌虾,少的抱卵300~400粒,多的达2000~2500粒,繁殖期一般出现在春、夏、秋三季,一年可繁殖10次左右。 二、脊尾白虾养殖技术 (一)虾塘条件 一般的海水围塘都 [查看详情] |
海蛰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阅读率:7588] | 08-23 |
1池塘状况 选择靠近海边、进排水方便、有淡水水源的池塘,进行整 修改造、清淤筑坡,坡比一般在1∶3以上。池塘面积不限,一般 单池在1.2ha以上,或仿自然生态。养殖后期,池水深度要求达 到1.8m以上。 2养殖环境 海蜇对养殖环境要求不严,其生存温度为8—35℃,最适生 长温度为15℃-28℃;生存盐度为10‰—32‰,最 [查看详情] |
海蜇养殖技术 [阅读率:24897] | 08-23 |
由于养殖海蜇具有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小、收益高等特点,吸引众多养殖户进入该项产业。为使海蜇养殖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笔者依据两年来辽宁省丹东地区生产经验,总结出池塘养殖海蜇技术要点,供大家参考。 一、池塘准备及选择适宜套养品种,提高回捕率。 养殖海蜇应选择在进、排水条件较好,水深1.5m—2.0m,且面积大的池塘为好。 野杂鱼、蟹类是海蜇的主要敌害,放苗前必须将其杀灭,并安装60目—80目的进水网以防止鱼卵进入池内。排水网要采用围网方式并配有大、小两种网目,供养殖中,后期更换,以防止排水时海蜇随水流失。 池塘四周设置防护网,要在池塘进水前沿池塘四周堤坝边缘处插 [查看详情] |
条斑紫菜烂苗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 [阅读率:13047] | 07-20 |
条斑紫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我国江苏沿海地区大规模养殖条斑紫菜。近年来,条斑紫菜养殖发展迅猛,养殖面积、产量和产值都有很大提高。然而,随着条斑紫菜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海区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养殖人员管理上的疏漏,加上条斑紫菜的种质退化,导致在条斑紫菜养殖期间容易发生大规模的病害且机率逐年增加,质量降低,产量和经济效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问题威胁着条斑紫菜养殖业的生存和发展。 对造成条斑紫菜大面积烂苗症和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分析:一是条斑紫菜烂苗主要是受到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二是海区养殖密度过大,养殖筏架人为设置密度过高,导致海水交换不畅,引发烂苗症的加剧。三是条斑紫菜种质老化,壳孢 [查看详情] |
如何防治条斑紫菜网帘上杂藻的措施 [阅读率:12947] | 07-12 |
在条斑紫菜养殖过程中,紫菜网帘主要附着的藻类有硅藻类和绿藻类,危害最大的要算绿藻类中的浒苔、礁膜、石莼、丝藻和尾孢藻等。由于这些绿藻类大量附生在紫要网帘和筏架上,致使紫菜壳孢子的萌发、生长和加工成品的质量等级等带来一定的危害。 清除绿藻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加强出苗期的海上管理,适时晒网,把杂藻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网帘全苗后,成菜养育开始以前(密挂网帘疏散前),将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晒网,将大部分绿藻晒死。三是在紫菜养成阶段(养成后期),基本上不进行晒网处理,可采用手拔的方法摘除夹杂在紫菜中的绿藻。四是利用柠檬酸剂清除绿藻,其方法是,将附生绿藻的网帘浸入盛有1%的工业用柠檬酸的海水容器约30-40 [查看详情] |
海蜇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 [阅读率:7722] | 06-22 |
我们利用对虾养殖池进行海蜇立体生态养殖试验,采取接种肥水定向培育基础饵料,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等手段,优化养殖环境。同时进行多品种搭配养殖,既充分利用水体,又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 1、材料与方法: ①池塘选择:利用池塘 500亩,平均水深达2m以上。进排水畅通,池四周有拦网设施。 ②消毒:用生石灰200kg/667m2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 ③进水:用80目筛绢网进水30cm,并用含氯32%的漂白粉30×10-6消毒。 ④放苗:投放伞径1.5cm以上苗种。利用育苗室和土池结合进行暂养。暂养期间投喂优质的丰年虫无节幼体、轮虫、枝角类等。 ⑤海蜇收获: [查看详情] |
半滑舌鳎地下海水室内养殖试验 [阅读率:7283] | 06-22 |
半滑舌鳎性状优良,性格温驯,适温范围广,最高可达30℃,最低水温4℃,最适生长温度为14~25℃,盐度最适范围为15~31,pH值最适7.8~8.6,食性广,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且肉质细嫩,商品价值较高,适合我国北方沿海养殖。 1、苗种放养:①鱼苗放养:选择体质健壮,活力强,每池放养1000尾。②鱼苗药浴:先将鱼苗放人试验池中,待鱼苗适应水体环境后,用浓度为5~10mg/L的盐酸土霉素或庆大霉素药浴3~4小时;第2天再用呋喃西林30×10-6药浴2小时,药浴时保持充氧。 2、饵料投喂:由于半滑舌鳎觅食行动慢、摄食时间长,养殖过程中按半滑舌鳎专用配合饵料配方:沙蚕10%、牡蛎10 [查看详情] |
池塘高产养殖海蜇实用技术介绍 [阅读率:7128] | 06-22 |
1、养殖条件 ①池塘条件:养殖池要靠近海边,盐度高的地区池塘,附近最好有淡水水源。进排水条件好,最好能自然纳潮。养殖池水深1.5m以上。②水质条件:海蜇养殖的适宜盐度为13~32,最适盐度18~28;适宜水温18~30℃,最适水温22~28℃;适宜pH值7.8~8.8。 2、放苗前准备工作 ①清塘消毒:池塘经严格清淤后,进水30cm,每亩用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10kg,杀灭敌害和病害微生物。②设置防护网:海蜇游动能力差,为防止海蜇搁浅,要用20目网沿池周设置防护网。③施肥培育饵料生物:为保证海蜇饵料供应,要通过施肥培育繁殖浮游生物。肥料有有机肥(发酵好的鸡粪)和无机肥( [查看详情] |
水产养殖贴士:促进半滑舌鳎生长的秘决 [阅读率:6065] | 03-05 |
一、科学投喂饲料:半滑舌鳎主要依靠嗅觉、味觉和侧线来摄食,视觉在摄食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①苗种规格15 cm以下时,主要投喂优质沉性配合饲料,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齐全,体长生长明显快于其他饲料,且容易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各类病害发生。 ②大规格鱼种养成期间一般投喂软颗粒饲料,但预混料中必须添加一定比例的虾、贝肉和沙蚕,从而增强饲料的诱食性,提高摄食量和摄食速度,减少饲料的浪费,颗粒的大小可根据苗种规格及时调整。 ③冰鲜饲料一般只在出池上市以前投喂,有助于改善体色、肉质和口味,使其外观和营养价值与野生半滑舌鳎几无二致。 二、合理控制水质:半滑舌鳎在22~29的盐度下都能正常生长, [查看详情] |
大黄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阅读率:7327] | 08-07 |
养殖大黄鱼的池塘,要求平均水深在3m以上,深一些更好。换水条件要好,每潮汛的15天里,要求有12天以上均可换水的。池塘大小以15亩左右为宜。池塘在放养鱼种前要进行进行严格的清淤与消毒。为顶防池塘渗漏而引起水位下降,或人们汛期间无法换水而引起水质恶化,要配备相应大小功率的抽水设备,养殖池最好选择在淡水源的地方,以便调节水质。为防止大黄鱼受惊时跳上池滩而搁浅死亡,式进排水时的逃鱼,有池的浅滩及进出水闸门口均应用密网围拦。池底以沙。石质为好。为便于排水捕鱼,池塘向以5%左右的坡度向徘水口方向倾斜,同时在排水口附近设一个10-20m2的水泥抹面的集鱼坑。 二、鱼种的放养 1、 鱼种的规格 [查看详情] |
梭鱼苗种培育技术 [阅读率:6458] | 08-07 |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其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或纯淡水均能存活,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为1℃~30℃,最适温度为12℃~25℃。梭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进行养殖。梭鱼既可以主养,也可以与淡水鱼、蟹、虾混养,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利用池塘中的饵料,而且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每亩能提高产量10%左右,是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 一、池塘条件 1.池塘选择 面积为4亩~10亩,水深1米~1.5米,池底淤泥深15厘米。鱼池的位置要背风向阳,呈长方形,坡比为1∶2~1∶2.5。鱼池要 [查看详情] |
梭鱼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 [阅读率:6420] | 08-07 |
一、人工港养 在选择好的地点人工挖沟筑港,兴修堤坝、建闸、辟滩,建设人工养鱼港,使那些无生产力的荒滩废地改造成有生产力的鱼港。 1.筑堤 根据地形在围港四周筑堤,堤的高度应超过最高潮水位1米以上。堤宽视具体需要而定,但至少也不应少于1米。坡度15度~70度,这样才能保证港内水位及防止鱼虾逃逸。 2.挖沟 挖沟常限于人力、物力,不能多挖,所以要合理布局。开挖若干纵横连通的水沟,一方面用于引潮纳苗,另一方面是使港内储足水,为鱼、虾创造适宜的栖息水域及洄游生长的场所。沟渠的深度、宽度依地势高低而定,但宁宽勿窄,宁深勿浅。渠沟一般分为四种:中心沟 面 [查看详情] |
网箱囤养越冬鱼种 [阅读率:5820] | 08-07 |
用网箱囤养越冬鱼种,是鱼种越冬的一种好方法,其主要技术是: 一、网箱设置 放置网箱的地点应选择在避风向阳、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无工业污染和有机废水流入的湾汊水域,水面要宽敞,水底要平坦,水深在3米以上,且水位波动不大,最好有微流水。网箱应选用六面封闭的沉下式网箱,一般长7米,宽4米,高2米,网目大小要与放养的鱼种规格相适应,若放养规格为10~14厘米的鱼种网目为2.3~3厘米。网箱放置水中时,南方因冬季水温多在0℃以上,箱盖可平于水面或在水下10~20厘米,以便饲养和管理;北方因冰冻期较长,箱盖应在冰下1~2米处,使网箱与冰层之间有1米以上的水深,以保证网箱内的水中有充足的溶氧。 [查看详情] |
海水围塘养殖多品种混养技术 [阅读率:10008] | 08-07 |
围塘多品种混养是指围塘养殖生产中,虾、鱼、贝多品种混合养殖,以达到充分利用水域生产潜力,提高池塘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围塘多品种混养,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能较为充分和合理地利用池塘水体和池底。②能更有效地利用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混养贝类可以有效地利用池塘中的浮游植物、有机碎屑;混养鲻梭鱼不但可摄食浮游生物,而且可摄食对虾残饵。③能延长池塘的利用时间。单养对虾一般全年利用4~5个月,多品种混养以后至少延长池塘利用时间3~4个月。④能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减少疾病发生,增强对虾体质。混养鱼、贝类以后,较充分地利用了对虾的残饵、排泄物、有机碎屑以及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减少了污染物的含量,促进了池 [查看详情] |
军曹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繁殖技术 [阅读率:7655] | 08-07 |
军曹鱼亦称海鲡,隶属鲈形目、军曹鱼科、军曹鱼属,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太平洋除外)等热带水域,其个体最大可达1.5米、体重43千克。世界主要捕捞生产国为巴基斯坦、菲律宾、墨西哥等国,我国沿海亦有分布,但产量较低。根据科研人员多年研究,军曹鱼易于驯化摄食人工饲料,其生长速度快,年增重可达6千克~8千克,是海水网箱养殖中生长最快、最具产业化前景的鱼类之一,可与挪威的主要养殖鱼——大西洋鲑媲美。 一、生物学特性 1.外部形态特征 军曹鱼体延长,近圆筒形,稍侧偏。头扁平,宽大于高。眼较小,位于头的两侧,其上缘几达背部,无脂膜。口大,前位,下颌稍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腭骨及舌面均有 [查看详情] |
半滑舌鳎的养殖技术 [阅读率:8621] | 08-07 |
一、养殖场的选择 半滑舌鳎养殖场的选择十分重要,最好选择水源丰富,无污染,水质状况良好,水温合适,能利用水文条件适合的地下井水更好。室内大棚、工帮化养殖保险系数较高,也可利用虾池、池塘进行室外养殖,让半滑舌鳎直接摄食天然饵料,其生长速度也比较快,实验表明,在虾池中放养半滑舌鳎苗种5个月时间平均可生长至450克,由此可见其生长速度快,室外养殖,水位要求1.5-2米,如果放养密度较大可人工进行投饵。虾池在池底四周设计挖掘0.5-1米的环行沟更利于舌鳎的越冬与渡夏。 二、建池条件 半滑舌鳎工厂化养殖对池子形状结构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现有养殖芽鲆、大菱鲆的池子完全可适合半滑舌鳎的养成。 三、 [查看详情] |
章鱼的人工养殖技术 [阅读率:8663] | 08-07 |
蛸科(Octopodidae)是头足纲中最大1科,通称章鱼。章鱼的头部两侧眼径较小,头前和口周围有腕4对,长度相近或不等。广泛分布世界各海域,约有140种。大部分为浅海性种类,也有少数深海性种类。蛸科的腕上大多具两行吸盘,有的种类只具单行吸盘。右侧或左侧第3腕茎化。腕的顶端变形,称“端器”,无触腕。脑部卵圆形,较小,不具肉鳍。内壳退化,仅在背部两侧残留两上小壳针,不具发光器。雌体具1对输卵管。主要营底栖生活在海底爬行,也能凭借漏斗喷水的反作用短暂游行于底层海水中。有短矩离的生殖和越冬洄游习性,以龙虾、虾姑、蟹类、贝类和底栖鱼类为食。自身常为鲨鱼、海鳗等的猎食对象。章鱼的不同种类的产卵量相差甚 [查看详情] |
东方鲀的苗种培育技术 [阅读率:6047] | 08-07 |
室内用水水质要求 育苗室水质条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 2001)的规定。育苗用水均经沉淀、砂滤、紫外线消毒等三级处理。 亲鱼及催产 (1)亲鱼的采捕与暂养 目前,除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采用一部分人工培育的亲鱼外,东方鲀苗种生产仍依赖于产卵 期自产卵场直接捕捞临产亲鱼。捕捞工具以定置网和钓捕为主,捕获后的亲鱼立即移入室内水泥池暂养,24小时后注射激素催产。若亲鱼性腺成熟良好,即用手轻压腹部可挤出成熟卵粒及精液,则可现场采集精、卵进行人工受精,受精卵用塑料袋充氧运回育苗 [查看详情] |
海水鱼淡化养殖技术 [阅读率:8422] | 08-07 |
一、场地选择 在靠近海边的养殖场选择2个海、淡水来源容易、进排水方便的虾池(40×60米,平均水深1.5米),海水来源为抽取海水经过滤后使用,淡水来源为井水,外加6个2×4米驯养淡化池,增氧设备一套。 二、种苗选择 选择优质、健康、规格一致的美国红鱼、红笛鲷、黑鲷苗种,体长6—7厘米。 三、放养 1、清塘消毒进水前将池塘水放干曝晒2天,每亩用100千克生石灰改良底质、进水30厘米,浸泡池塘3天后排干;再进水30厘米后,用漂白粉20 ppm 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再用5千克/亩茶粕灭害;5天后进水育肥,使1号池水比重调到1.0 08 ,2号池水比重调到1.0 13 。在放苗前7天泼洒光 [查看详情] |
蓝鳃太阳鱼高产养殖技术 [阅读率:7845] | 08-07 |
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ehius)英文名称为Bluegill Sunfish,属鲈形目。太阳鱼科的淡水鱼类,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水域中,作为食用、游钓、观赏的鱼类品种,是北美洲水产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我国的湖北、湖南、北京等省市早在1987年就引进鱼苗养殖,1999年。国内成功进行人工繁殖。为了进一步推广该品种的成鱼养殖技术,2000年开始,广东省顺德市勒流镇新明鱼苗场进行了该品种的成鱼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现将有关的养殖技术研究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面积3.8亩,平均水深1.5m,呈长方形,环境开 [查看详情] |
海水养殖鱼疾病的防治技术 [阅读率:6920] | 08-07 |
青岛市黄岛区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岸,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鱼网箱养殖基地。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养殖至今已突破6000网箱,养鱼300多万尾,养殖品种有鲈鱼、黑?、大黄鱼、真鲷、黑鲷、红鱼、牙鲆等十多个。但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鱼病也相应加重,给养殖单位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此,1999年我们承担了青岛市有关部门安排的海水鱼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经过一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鱼病的种类和防治 (一)细菌性肠炎:鲈鱼、真鲷、黑鲷鱼苗、成鱼均有发生。 症状:病鱼不摄食,腹部膨胀,轻挤腹部有白浊物流出。解剖发现肠里无食物,肠道脓肿, [查看详情] |
鲻鱼苗种培育技术概要 [阅读率:5909] | 08-07 |
(一)人工幼苗的饲养 饲养人工幼苗最适盐度为32‰~35‰,温度为19~24℃,溶氧不低于0.0005%,放养密度以50~250尾/升为宜,稍大的养殖水体以小密度放养可提高成活率,但投饵量大。一般采用水泥池、非反光性黑色聚乙烯水簇箱,可防止光反射,防止太阳光直射。 饲养池在鱼苗孵出几天前预先准备,储存的水灌满每一饲养池。海水需经消毒和过滤,在放入鱼苗前,海水必须保持32‰~35‰盐度和20~22℃水温。饲养池在放入鱼苗前要先接种绿藻,或其他浮游植物种类以便给轮虫提供食物,接种的浮游植物以绿藻种类较好。 经60小时后,卵子完全孵化,孵出的鱼苗用虹吸管转移至培养池,虹吸之 [查看详情] |
海水鱼养殖中池塘的清整 [阅读率:6538] | 08-07 |
在海水鱼池塘养殖中清整池塘的重要性是什么?如何清整才有效?在海水鱼池塘养殖中,清理池塘是改善池塘环境条件,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提高苗种成活率,增加鱼产量。 池塘养过鱼以后,由于死亡的生物体(浮游生物、细菌等)、鱼粪便、残存饵料和有机肥料等不断沉积,加上泥沙混合,使池底形成一层较厚的淤泥。池塘中淤泥过多时,当天热、水温升高后,大量腐殖质经细菌作用,急剧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使池塘下层水中的氧消耗殆尽,造成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对腐殖质进行发酵作用,而产生多量的有机酸、硫化氢和沼气等有毒物质,使水质恶化、危害鱼类。另外,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大量潜伏,害鱼、 [查看详情] |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防病措施 [阅读率:5954] | 08-07 |
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中防病措施有哪些?海水鱼类网箱养殖中的鱼病防治应采取以预防为主,认真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当发生鱼病后,要及时陋离和治疗。主要预防措施有: (1)严格注意挑选健壮、体表无损的种苗。 (2)掌握好适宜的放养密度。 (3)按照投饵原则,定质、定时、定量投喂,绝不投喂不新鲜及变质的饲料,也不能盲目加快或减少投饵量。 (4)注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保证水流通畅,及时清除附着在网箱的附着物,定期洗刷网壁、浮子,更换网衣。 (5)注意观察养殖鱼类摄食和活动情况,如发现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在养殖过程中,定时给养殖鱼洗淡水澡, [查看详情] |
养海鱼不用药照样高产 [阅读率:7400] | 08-07 |
不使用或少使用药物,又能保证高产稳产养殖,昨天,记者从市有关方面获悉,我市开展“渔业无公害网箱养殖项目”研究获得显著成效,今后,我市的海洋水产品质量将得到极大提高。 海水网箱无公害养殖是厦门市渔业生产的重要项目,该课题围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配合东海域景观整治来开展。课题组对海水网箱养殖业主进行无公害常识教育,提倡大量使用配合饲料,减少冰鲜小杂鱼的投喂量。 实验表明,饲料成本比使用冰鲜小杂鱼明显要低,所产生的废弃物远比冰鲜小杂鱼少得多,并且使用配合饲料其生长速度也比较快。 此外,此次试验还尝试为水产品喂养免疫增强剂,我市和省水产研究所病防室协作,在试验箱喂养免疫增强剂,提高饲养鱼类的免疫 [查看详情] |
海水养鱼网箱的类型和结构 [阅读率:9807] | 08-07 |
我国海水养鱼常用的网箱类型有:浮动式网箱、固定式网箱和沉下式网箱三种。从外形上又可分为方形、圆形和多角形。从组合形式上可分为单个网箱和组合式网箱。 (一)浮动式网箱 这种网箱是将网衣挂在浮架上,借助浮架的浮力使网箱浮于水的上层,网箱随潮水的涨落而浮动,而保证养鱼水体不变。这种网箱移动较为方便,其形状多为方形,也有圆形的。 目前我国海水养鱼用网箱主要是浮动式,其基本结构都是由浮架、箱形(网衣)、沉子等组成。 1、 浮架:浮架由框架和浮子两部分构成。 内湾型的网箱多采用东南亚平面木结构组合式。这种网箱常常6个、9个或12个组合在一起,每个网箱为3米×3米、4米×4米、5米×5米的框架 [查看详情] |
鮸状黄姑鱼养殖技术 [阅读率:6436] | 08-07 |
鮸状黄姑鱼系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虾、蟹、小杂鱼及底栖动物为食。该鱼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和浙南沿海一带,成鱼体呈银灰或银白色,与鲸鱼属的鮸鱼较接近,俗称“白鮸鱼”。肉质细腻,有韧性,味鲜美,主要销往台湾、港澳地区,为台湾人所钟爱。 鮸状黄姑鱼鱼苗大约于每年3月下旬出现在广东、福建一带近海水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浙江玉环、洞头一带海域大量出现该鱼苗。鱼苗4.9~5.1厘米时,形体与成鱼基本相似。该鱼生长特别快,养殖周期短、耐高温,其适宜生长水温17~33℃,最佳生长水温29~32℃,通常5月底放苗到春节前(共8个月)平均体重在500克以上,大的可达850克,饵料系数约为8~10。该鱼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