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抱卵蟹挂笼注意事项与相关建议 |
出处:江苏省河蟹产业技术体系 作者: 水产养殖网 2022-04-01 21:46:00 |
抱卵蟹挂笼排幼是河蟹育苗过程中的关键核心环节之一。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江苏沿海滩涂抱卵蟹集中挂笼排幼时期,科学规范做好抱卵蟹挂笼有助于提升繁育种苗质量,对后续一龄蟹种培育及成蟹养殖至关重要。为进一步做好2022年度河蟹育苗工作,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产产业-河蟹)项目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建议各河蟹育苗经营主体从抱卵蟹规格、抱卵数量与质量、背甲颜色、外部特征等方面科学规范做好挂笼工作。
一、抱卵蟹规格相对统一是提升种苗质量与后续成蟹养殖回捕率的重要主导因素
自2018年以来,利用特大规格河蟹亲本(雌蟹250g/只、雄蟹350 g/只以上)进行规模化繁育成为了行业内主导方向。一时间,河蟹亲本规格“越大越好”成为“价值导向”,导致无序引种现象突出,科学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匮乏。
生产实践表明,河蟹亲本规格合理区间为:雌蟹150~250g/只、雄蟹200~350g/只。河蟹亲本规格相对统一是提升种苗质量及后续成蟹养殖回捕率的重要主导因素。在挂笼期间,抱卵蟹规格相对统一,胚胎、溞状幼体发育相对同步,在后续一龄蟹种培育及成蟹养殖阶段个体生长速度相对均衡、个体规格相对均匀,有助于减少因蜕壳不同步导致的种内互残行为,有利于提高回捕率。
抱卵蟹挂笼规格以未受精时的亲本规格核算,不以抱卵后实际重量划分。在实际挂笼期间,推荐以“25g”作为组别分界点,即雌蟹150~175g/只、175~200g/只、200~225g/只、225~250g/只、250~275g/只分别为同一组别,并分别挂至对应育苗土池中。
二、甄别抱卵蟹抱卵数量与质量,科学划分抱卵等级
胚胎先天发育不良或已成为当前河蟹育苗过程中的重大隐患。河蟹亲本规格越大,若体内营养积累不足或性腺发育不良,容易导致抱卵数量较少、质量偏差,营养供给不足易导致胚胎先天发育不良,可能导致繁育种苗质量下降。在实际育苗生产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随着河蟹亲本规格增大,抱卵蟹抱卵质量呈显著下降趋势。抱卵量不足在特大规格河蟹亲本中占一定比例。
在挂笼期间,各河蟹育苗经营主体应注意甄别抱卵蟹抱卵数量与质量,并科学划分抱卵等级(从优到劣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抱卵蟹螯足与附肢齐全,体表无明显破损,爪尖无磨损,活力旺盛。抱卵数量多,呈“摇摇欲坠”感。卵块形状呈典型的“花瓣”状,明显区分为“八瓣”,左右对称,呈现深褐色;二级抱卵蟹螯足与附肢齐全,体表无明显破损,爪尖无磨损。抱卵数量较多但未呈现出典型的“花瓣”状或“花瓣”间隔不明显,颜色多呈黄褐色;三级抱卵蟹螯足或附肢缺失,或绒毛和刚毛缺失,或爪尖磨损,抱卵数量明显偏少,颜色呈黄褐色。
 图1. 一级抱卵蟹
 图2. 二级抱卵蟹
 图3. 三级抱卵蟹
三、区分背甲颜色与外部特征明显变化的抱卵蟹,规避潜在风险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河蟹背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一般为非有利变异或视为病害问题。在成蟹养殖后期,背甲发生明显颜色变化的成蟹不建议作为亲本,包括背甲颜色未明显变化但未呈现典型的青绿色的河蟹。
在抱卵蟹挂笼期间,应注意筛选背甲呈现不同颜色的抱卵蟹,建议将呈现典型青绿色与其他颜色(浅紫色、黄褐色等)的抱卵蟹区分挂笼。此外,筛选抱卵蟹时还应注意其他外部特征,螯足绒毛和附肢刚毛缺失的抱卵蟹建议淘汰。
 图4. 背甲颜色明显变化的抱卵蟹
 图5. 绒毛与刚毛缺失的抱卵蟹
四、相关建议
长期以来,河蟹育苗经营主体一般按亲本规格设定繁育种苗销售价格,亲本规格越大,单位售价越高。在实际育苗生产过程中,建议广大河蟹育苗经营主体应从抱卵蟹规格、抱卵数量与质量、背甲颜色、外部特征等方面科学合理划分种苗等级,从挂笼阶段开始科学规范做好河蟹育苗工作。
(本文作者:付龙龙,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特色水产产业-河蟹)项目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本文已被浏览 3517 次) |
|
|
|
文章分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