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市场动态 | 价格行情 | 养殖动态 | 苗种动态 | 设备动态 | 饲料动态 | 渔药动态
鱼类资讯 | 虾类资讯 | 蟹类资讯 | 两栖资讯 | 海产资讯 | 业界动态 | 水产出口 | 水产加工 | 水产展会
  当前位置:水产资讯 → 台湾陈秀男博士:疾病绝 今天是: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台湾陈秀男博士:疾病绝对不是导致虾类养殖大量死亡的主因!

2016-11-12 23:32: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当代水产         我要评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1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699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占76%。全国虾蟹产量412万吨,其中虾类产量303万吨,河蟹产量为82万吨,虾蟹类总产值达2000多亿元。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包括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全、养殖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一级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虾蟹产业的志士同仁一直在不断研究改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16年11月12日,在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第十届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如期举行,超过600名水产从业者与会。从1998年至2016年,世界华人虾蟹养殖研讨会已经做到第十届,从第一届200余人,到现在超过600人,会议规模不断壮大,参与虾蟹产业的人也越来越多。

今天是大会的第一天,上午的特邀报告给了与会者不少惊喜,除了多位重量级专家分享的研究进展和成果,来自台湾大学科学研究院终身职特聘教授陈秀男博士所作的《全球养虾产业管理技术的迷思与挑战》,更是吸足了眼球。他的观点认为,疾病(病原)绝对不是导致对虾养殖出现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目前对虾在育苗、养殖以及疾病处理的方式和未来对虾产业的发展方向,他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小编特地做了完整报告笔记与大家分享。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台湾大学科学研究院终身职特聘教授陈秀男博士:全球养虾产业管理技术的迷思与挑战

首先我想跟各位报告一下,我曾经是OI的亚洲代表,所有关于养虾的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我都很了解。对于白斑病毒等对虾疾病,在全球的传播和分布非常广,我觉得不应该作为一个贸易管制的项目。这些病害被列为贸易管制的项目,我觉得对亚洲的伤害最大。所以我个人非常反对将抓出来的虾列管,每一次进行贸易的时候,都需要逐批检验,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而且我认为这些病并不是对虾养殖最应该关注的。

做疾病研究的人,很容易把鱼虾的死亡归咎于疾病上面,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从各个方面去推敲和研究病是从哪里来的。疾病分为两种,一种是病原性疾病,一种是非病原性疾病,不应该混为一谈。

我跟大家分享几个经验。第一个是十几年前台湾的鲍鱼面临大量死亡的困境,那个时候,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人力物力在研究,有些说是病毒,有些说是孢子虫,都没有用。现在我们在鲍鱼上有了彻底的解决,主要是应用外来的品种进行交配,让现在台湾鲍鱼的养殖能够恢复过来。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疾病并不是能完全主导产业的发展。

第二个事情是我的经历。我曾经是正大卜蜂的总顾问,后来去了印尼的一个虾场。这个虾场差不多有5万公顷,最近这个虾场开始关门,起码关掉1万公顷。但是在印尼的其他地方,在海啸之后,开始关注环境,现在也发展得很好。

全球的养虾事业不断扩展,在养殖过程张所有出现的大量死亡都是局部的。我举个例子,台湾在1987-1988年,草虾的养殖曾经盛极一时,但在1988年,短短的一年时间,年产量就下滑到前一年的1/5,整个东南亚都非常恐慌,很多专家来研究这个问题。在我的工作报告,讲述的主要就是环境的原因。

所有的养殖环境在经过多年养殖之后,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在之后的时间里,类似台湾草虾的例子,后来陆陆续续都在印尼、泰国、印度,这些所有的对虾养殖区不停地发生。但这些我认为都是局部的。

2008年到2014年,据全球粮农组织统计的数据显示,全球对虾养殖产量每年生产平均5.14%,养殖白虾产量每年成长平均8.15%。据201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养殖的虾类占全体水产养殖产量的6.21%,产值占全球水产产值的14.73%,这个产值非常大。而中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在2014年也占到了全球的37%,达到153万吨。中国养虾产量是最多的,但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以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所以,怎么去维护好环境显得更加重要。

在养殖产量上,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占到了37%,而东南亚占到了41%,所以,几乎有80%的对虾产全部都在亚洲,在中美洲南美洲,只有20%多,亚洲对虾的养殖非常重要。

据估计,2016年全球的对虾产量会达到500万吨,其中白虾养殖占比80%,这与白虾的生活习性有关,因为生态环境最适合白虾的养殖,相同的环境下,白虾的产量远远高于其他品种。

从这几年的数据上看,对虾养殖的产量是往上走的,但是因为对虾投饲的问题,我们需要实时关注环境的变化。据估计,在2015-2018年全球养虾产业年成长率高达4.2%,这是全球粮农组织统计的数据,虽然可能比较保守,还不时出现大量死亡。在这里,我需要重复,因为管理等问题,不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虾养殖出现大量死亡是肯定的,这也再一次提醒大家,对虾养殖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目前虾类养殖产业中重要的议题是什么?一个首先是疾病,二是种苗品质和育成率,三是生产成本,第四是无带原种苗,接着是产品品质、国际市场价格、环境控制和饲料品质。

那么产业在乎的到底是疾病还是大量死亡?

对虾之所以发生大量死亡,单单是因为疾病吗?其实原因有很多种,种苗品质、病原物质、养殖环境、气候、营养饲料和管理,其中种苗是很重要的一环。

现在有很多人盲目地认为疾病是对虾养殖业最大的困扰。但是实际上,对于虾的死亡,我们不能只将思路放在虾病上,而忽略了种苗品质、产品品质、环境控制与饲料品质等更重要的问题。

疾病病原不能等于大量死亡,把疾病视为大量死亡的解答,是不对的。在对虾感染疾病后,环境恶化导致感染率提高、虾体健康失调罹病率提高、对虾生理机能失调紧迫提升,都会导致对虾大量死亡,而单纯因为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有的比例很小。

每一次大量死亡的背后,都是对管理策略失当无情的反扑。把疾病(病原)的存在视为大量死亡的唯一解答,忽略引发疾病的真正原因,不重视管理、种苗、饲料、营养、环境、和水质方面的因素影响,不但无法降低疾病危害,反而大量助长大量死亡的威胁。

早期,OI列出的各种甲壳类疾病、病原与治疗方法,包括弧菌、真菌、IHHN病毒(黄头病毒)、IMNV病毒、立克次体、桃拉病毒、白点病毒、MrNV病毒的感染,所有这些疾病都没有办法用药物来治疗。

所以,我觉得,这些甲壳类病原不是绝对的病原,需要做的是控制,一定要从动物流行病学和病理学与病原性出发去研究,看看病毒是否把虾体内的细胞、肝胰脏全部都破坏了。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些,把疾病感染当做主轴,就无法有效解决养殖现场的问题。

例如白斑病毒,现在,白斑病毒感染的虾会不会三天死亡,白斑病毒是否是大量死亡的元凶,SPF为什么失效?

我觉得对虾的身上绝对没有绝对病原,绝对病原应该是感染上就一定会死亡,而在虾的身上还不存在。下面我用几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个是感染白点病毒的虾是否是三天就会死亡。正常的虾池里,感染三天就死亡很不可思议,总有白点病感染的健康活虾存在,如果感染后三天必定死亡,那虾池里还有活虾吗?

目前的对虾方面的病毒,在入侵宿主后,要看养殖虾体的健康状况,如果对虾生理机能良好,免疫系统健全,生活环境优良,健康状况良好营养充足,那么病毒的遗传物质只是隐藏在宿主染色体中,对虾虽携带病原但不发病,能够存活下来,反之,病毒会在对虾体内繁殖,对虾发病死亡。

我觉得SPF的有些理念是缺乏科学逻辑的,养虾竟然要架设鸟网,不让鸟的粪便污染,这太离谱了,也太没有逻辑了。现在白斑病毒在全球到处都有,这就是做SPF失效的原因。2016年有东南亚与印度对养殖白虾上市产品抽检后发现,各地养殖白虾均难以隔绝病毒感染的困扰,甚至有好超过35%以上样品同时有四种病毒感染。这些年来,印尼与印度都是全球重要的养殖白虾生产国,每年的产量都在提升,如果感染白点病毒必定死亡,那这些国家的白虾产量又从哪里来?这个没有科学逻辑,而是养虾的逻辑。

第二个例子是,白点病毒是虾类养殖大量死亡的元凶,曾经在1987年造成台湾草虾大量死亡?到1993年的研究发现的结果,已经排除是病毒引起的,而是环境恶化导致弧菌滋生才是真正导致1987年台湾草虾大量死亡的主因。1993年,由台湾宜兰与台南罹病池水中分离出的弧菌种类与百分比,当年结果发现,罹病虾池中总弧菌量占水体中总菌量的74.6%。

对于这几年出现的早期死亡综合征或者称之为急性干胰腺坏死综合征,2009年在中国大陆首度传出疫情,之后在许多亚洲国家的草虾及白虾中接连发生大量死亡,尤其以中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疫情最为严重。目前的研究认为EMS是受到变异菌株的感染所致。其实,在1993年的时候,我们的报告就已经提到在东南亚已经有早期死亡综合征病症的发现。所以,这几年,很多人说EMS是新的疾病,其实没有什么新的疾病,一直是旧的。

对于弧菌,很多人都在谈怎么去诊断水体中的弧菌含量。但感染弧菌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所以,预防比诊断更重要。

第三个案例是,SPF虾苗可以降低疾病感染的风险?这没有科学逻辑。SPF在全球的行销是失败的,包括在台湾。2006年,台湾水试所研究计划及成果发现,放养SPF虾苗仍然不能保证虾池不发病,因为室外养殖池若无隔绝设施,必须事先营造SPF的环境养殖,然后再放养SPF虾苗,才能确保SPF虾苗不染病。

据2013年台湾科发基金补助计划成果报告显示,目前,台湾SPF白虾养殖的生产体系已经完全瓦解,几乎所有的养虾业者对放养SPF虾苗都已完全失去信心。

SPF虾苗可以在生产阶段隔绝垂直感染的风险,但在没有绝对病原的条件下,可以说,SPF种苗生产时没有实质意义的,它只是利用节检技术,作为提高虾苗售价的商业策略,以及降低跨国贸易障碍的手段。因为在养殖过程中,无论在温棚或室内养殖场或是在室外养殖池,都没有办法隔绝空气、水源以及动物的传播,没有办法做出所谓的SPF虾苗。

但SPF对于基因研究和家系的选育是值得肯定的。

为了降低病原感染的风险,很多人在虾类病毒疫苗、特定疾病基因筛选种苗、基因养殖种苗、SPF种苗、病原快筛试剂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对于环境的可持续以及食品安全存在一定作用,但是在减少对虾大量死亡上是否有成效,答案是没有。

那么如何降低对虾养殖大量死亡的风险?环境平衡是成功量产的关键,包括养殖密度、水质与底质管理、藻类与浮游动物以及多样化微生物。

如何营造安全虾类养殖环境。首先是建立危害指标,包括多样化水质指标评估标准,以氧化还原电位建立底质评估指标,总菌量评估指标,总弧菌与总生菌评估指标;二是生物制剂应用技术,包括在特定需求有益生物量产技术,适合虾类养殖环境藻类培育技术和针对生产条件差异建立生物制剂应用模式;三是水质与底质调整技术,包括生产条件与设备的改善,针对差异性建立适合的环境管理作业模式,天然无毒性水质与底质稳定产品的开发。

健康的养殖生物是提高对虾产量的基础,这要求虾体是健康的种苗,拥有健全的生理机能,还需要有优质的营养与适宜的环境。如何至于如何才鞥生产出健康的虾苗,体现在选种、育种和生产三个方面。尤其在生产环节,需要在虾苗阶段头尾机能性液体饲料,建立环境耐受度以及活力指标,作为虾苗的筛选标准,在出售时,以可自行摄食的虾苗(PL9-12)为出货标准。因为只有到PL9,虾苗的肠道才会饱满。近年来许多虾苗生产业者为了求降低成本,蒙混尚未能进食的虾苗以提高虾苗成交数量,让终端养殖业者产量降低,严重威胁整体产业。

此外,在对虾生理与免疫调控策略上还需要关注机能性微生物制剂、生理与免疫调节物质以及全方位的饲料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对虾的产量。

尤其在饲料策略上,随着虾苗放养阶段的不同,养殖虾类对环境、营养与免疫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在池塘整理,放苗前期养殖、养殖中期以及育成养殖阶段,对水质底质、微生物与藻类平衡、生理机能提升、强化免疫系统以及促进生长的营养配方上的需求都有所差异。

在不同的养殖阶段,应该用不同的侧脸交互应用有益微生物、免疫调节物质、藻相营造、机能性生理以及天然水质改良产品,来降低对虾大量死亡的冲击,提高养殖效益。在台南的这个案例,就是使用健康虾苗、机能性饲料、水质与底质管理技术整合于台东知本地区何姓养殖户的白虾池养殖池,在2014年到2016年,年产量均比同地区的平均亩产量高4000斤以上。

最后,还需要用科技化来促进养虾产业的发展,例如资讯科技产业整合、新式生产技术开发结合绿色能源应用降低碳排。

未来虾类产业的发展方向一定是从整合性审理与免疫调节技术、机能性饲料营养管理技术、环境管理与有益微生物应用策略、健康虾苗遗传育种技术以及科技化养虾产业的发展这几个方面展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桂建芳院士在作《从稻田养鱼到稻田综合种养-中国绿色生态养殖的新范式》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相建海在作《对虾良种选育和基因组破译的进展》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在作《对虾养殖生态系统失衡与病害发生及防控技术》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成永旭在作《河蟹品质调控及均衡上市的研究进展》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顾泽茂所作的《稻田养虾主要模式与关键技术研究》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苏州大学蔡春芳所作的《河蟹养殖管理中的几个误区及“水瘪子”诱因分析》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宁波大学母昌考所作的《宁波市三疣梭子蟹产业研究进展》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海洋大学单洪伟所作的《饵料生物携带WSSV风险评估及习见种类在对虾养殖中应用策略和效果评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山西大学李娜所作的《铅对河南华溪蟹精子的毒性效应及氧化损伤机理研究》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成都拜耳公司Pornlerd Chanratchakool所作的《Billogicaltreatment against Hydrogen sulfide in Aquaculture》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台湾海洋大学黄之旸所做的《多样性与高铲子之观赏虾养殖》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江苏兴化市水产局陈如国所做的《中国“泓膏”模式产生的背景》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董建波所做的《脊尾白虾和三疣梭子蟹零交换混养模式的技术研讨》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海海洋大学杨宗英所作的《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研究现状》的报告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袁泉所作的《温度和放养密度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存活、蜕皮、生长和摄食的影响》的报告

而第一分会场的虾蟹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以及第三分会场的营养饲料与种质遗传也有精彩报告呈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房文红所作的《我国养殖虾蟹微孢子虫病研究进展》的报告






1、来源: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2、作者:程纯明
3、腾氏水产商务网微信号:tsfish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发布人:webmaster
上篇新闻:2016年11月12日高淳兴化洪湖
下篇新闻:4000岗位“抢夺”700多名毕业
〖新闻打印〗
〖我要评论〗


 资讯分类
水产快讯 |
国内水产  市场动态  水产养殖  科技入户  水产苗种  水产药品  水产设备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国际水产  水产灾害  业界动态  水产进口  水产气象 
增殖放流  水产物联网  循环水养殖 
鱼类专题 |
淡水鱼专题  罗非鱼专题  黄颡鱼专题  黄鳝专题  泥鳅专题  鳜鱼专题  黑鱼专题 
加州鲈专题  石斑鱼专题  金鲳鱼专题  观赏鱼之家  鳗鱼专题 
虾类专题 |
虾类专题  龙虾专题  对虾专题  青虾专题  罗氏沼虾专题 
蟹类专题 |
蟹类综合专题  大闸蟹专题  梭子蟹专题 
两栖专题 |
娃娃鱼专题  乌龟甲鱼  牛蛙青蛙 
海产专题 |
海产品专题  贝类专题  海参专题  海带紫菜 
饲料专题 |
水产饲料  鱼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剂 
市场行情 |
水产批发市场行情  水产种苗价格行情 
热点行情 |
黄鳝价格  泥鳅价格  对虾价格  甲鱼价格  黑鱼价格  鲈鱼价格  罗非鱼价格 
海参价格  鳜鱼价格  草鱼价格  鲢鱼价格  鲫鱼价格  鲤鱼价格  黄颡鱼价格 
鳗鱼价格  鳊鱼价格  螃蟹价格  扇贝价格  鲶鱼鮰鱼价格  牛蛙价格  虹鳟鱼价格 
龙虾价格  黄鱼价格  鲳鱼价格  鲍鱼价格  青鱼价格  带鱼价格  石斑鱼价格 
综合资讯 |
企业报道  科研院校  人物专访  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合作社专题  水产展会 
农业资讯  其他专题 
  相关资讯:
  象山稻渔共生让农户喜获“渔”利
  山东滨州北海“盐田虾”进入捕捞季,
  “疫”不容辞,共克时艰 贴近一线助
  2022年8月12日广东海南福建江
  南漳县农技中心:上门指导对虾养殖技
  2022年8月4日广东海南福建江苏
  2022年7月29日广东海南福建江
  雄起!江苏对虾涨价领跑全国!但8月
  2022年7月22日广东海南福建江
  赞!一天一个价,江苏30条对虾冲到24

  相关文库:
  2022年8月12日对虾塘口收购价
  2022年8月12日对虾塘口收购价
  2022年8月12日对虾塘口收购价
  2022年8月12日对虾塘头收购价
  2022年8月4日对虾塘口收购价格(
  2022年8月4日对虾塘口收购价格(
  2022年8月4日对虾塘口收购价格(
  2022年8月4日对虾塘头收购价格(
  2022年7月29日对虾塘口收购价
  2022年7月29日对虾塘口收购价

 资讯连接
   最新资讯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E-mail:web@shuichan.cc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