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全力打造“中国青鱼之乡” |
2017-04-05 09:15: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秀洲区水产站 浏览量: 9430 次
我要评论 |
|     近年来,秀洲区王江泾镇积极发展青鱼等特色优势产业,创新水产发展模式,构建水产发展体系,水产发展取得实效。目前,全镇渔业养殖面积达46200亩,年总产值达3亿多元。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青鱼之乡”,2007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优势产业强镇”,2016年“中国青鱼之乡”又一次通过复审,成为淡水鱼养殖重镇。 
    一、抓设施、项目、规模,全面推进青鱼产业集群发展 
    1.基础设施配足配强。王江泾镇借助省农业“两区”建设契机,科学编制青鱼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以青鱼为主养品种的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14亿元建设青鱼养殖基地。改造梅家荡、和尚荡和陶家荡等青鱼养殖基地面积8500余亩。在梅家荡青鱼主导产业示范区建设农业公共服务渔业分中心,设立专家咨询室、实验室、检测室、阅览室等,免费为养殖户开展水质检测和病害防治等服务。 
    2.产业提升项目化推进。2013实施国家农综开发—秀洲区现代渔业特色园建设项目,总投资9010万元,总规划面积11000亩,形成以四大家鱼保种育种、现代渔业养殖示范、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主要特色功能区的集种苗保育、示范养殖、生态循环、加工营销、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特色产业示范园区。 
    3.青鱼产业做大做强。王江泾镇把加快培育提升产业集群作为做大做强青鱼产业、实现青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青鱼养殖面积1.2万亩。青鱼养殖年产量6550吨,年产值1.11亿元,实现青鱼养殖向大户、股份制合伙人、规模化企业集中,养殖规模实现“三增”目标。 
    二、抓产前、产中、产后,全面实现青鱼产业全产业链 
    1.拓展种苗产业空间。成功完成国家级浙江嘉兴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移址搬迁,新场占地面积532亩,设立生产管理区、加工展示区、原种保种区、良种繁育区、生态养殖区和尾水处理区等功能区块,定位为国内设施水平一流的四大家鱼原种场,有效推动全区青鱼养殖良种化进程。 
    2.发展青鱼精深加工。通过开展院企产学研合作,青鱼加工制品从原来单一的的青鱼干拓展到冷冻调理制品、醉鱼干、熏烤休闲食品、速冻脱脂鱼片、青鱼内脏等青鱼加工系列产品,有效丰富青鱼干加工制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青鱼年加工制品量1050吨、产值0.2772亿元,规模以上青鱼加工企业8家,青鱼加工产业量增质提。 
    3.休闲渔业逐步兴起。依托渔业产业、渔俗文化、湿地观光等资源要素,积极开展网船会、开捕节、青鱼王评选、赏荷节、垂钓赛等涉渔节庆活动,推动青鱼产业与旅游观光、健康养生、科普教育等三产加快融合,进一步丰富渔业新业态、拓展渔业新空间。截至目前已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区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个,注册涉渔休闲餐厅7家。 
    三、抓名品、名企、名牌,全面促进青鱼产业提质增效   
    1.强化品牌强镇。为有效推动青鱼产业发展,王江泾镇通过注册“王江泾”集体商标、规范青鱼产业管理,加快品牌创建,推动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王江泾镇累计注册渔业商标22个,创建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2个、省名牌农产品2个。嘉兴市名牌产品5个,市著名商标5个,初步实现农业“一镇一品”战略。 
    2.强化品牌促销。围绕组织、规范、服务农户,以责任渔技推广体系框架为核心,建立青鱼标准化推广体系,制定青鱼生态养殖操作规程,确定青鱼主养、鱼鳖混养、鳖鱼虾混养等三种青鱼主推生态养殖模式,在青鱼养殖户中大力推广。建设国家级青鱼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省级青鱼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获得GAP认证1家,有机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10个,认证面积7124亩,产品认证39个。 
    3.强化品牌优企。按照“产业集聚、提档增值、品牌培育”的总体目标,加快自主创新,着力推动青鱼等水产品加工结构调整,补好精深加工短板,加快推进青鱼精深加工业发展。青鱼养殖面积1.2万亩,注册青鱼深加工企业20家、年青鱼加工量达22万条。荣获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1个,省农博会金奖4个、优质奖1个,国际海博会金奖1个、优质奖1个。 
    四、抓科技、培训、监管,全面提升青鱼产业发展层次 
    1.强化科技支撑。切实加强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科研院所协作,深入开展优质青鱼苗种繁育、青鱼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池塘流水养鱼模式、全鱼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环节研发。加大微生态制剂调水、纳米底部增氧、池塘流水养鱼、渔菜共生、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在青鱼养殖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把科技切实转化为生产力,助推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2.发展智慧渔业。以“互联网+渔业”为抓手,以物联网技术为手段,启动智慧渔业信息服务与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渔业主体动态化管理、渔业生产信息实时采集、渔业生产智能精准控制、价格信息实时发布、水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化空间管理。截至目前,建设企业平台试点2家,覆盖面积1532亩。 
    3.开展生态养殖培训。先后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青鱼健康生态养殖培训”、“水产养殖规范用药培训”、“青鱼主要病害防治技术培训”等一系列青鱼养殖技术培训班15期,举办现场会4期,受训人员达3800人次,分发资料近5000份。通过专场技术培训会、现场会,有效增强养殖户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减少养殖病害发生,规范养殖用药行为。 
|
|
|
|
资讯分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