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广东渔业】江门:全面提升渔船“硬实力” |
2020-11-17 09:56: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
我要评论 |
|  |
广东江门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毗邻港澳。据了解,江门市下辖的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新会区、江海区均有渔船分布,以台山市和新会区的渔船数量较多。数据显示,2019年,江门市共有渔船3739艘,其中台山2520艘,包括国内捕捞渔船、港澳流动渔船及特定水域作业渔船。
在2015-2019年间,江门市通过实施国内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根据“保民生、保生态、保稳定”的目标,统筹油价补贴资金22亿,通过开展海洋渔船减船转产、海洋渔船更新改造及休(禁)渔生产生活补助等系列工作,对429艘渔船进行压减、对161艘渔船进行更新改造、对14267艘次渔船进行油价补贴发放等。在油价补贴政策的支持下,江门市成功构建捕捞强度与资源量相协调、作业性能与安全要求相协调的局面。
更新改造77艘大功率钢质渔船
根据《江门市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江门市共安排4.6亿元资金开展渔船更新改造项目,2015-2019年全市共需完成更新改造海洋捕捞渔船161艘。方案指出,各市区在确保完成江门市下达的渔船更新改造任务后,可结合实际增加渔船更新改造数量,且数量不限,并统筹考虑内陆捕捞渔船和港澳流动渔船,努力实现本地区“大中型渔船钢质化,小型渔船玻璃钢化”的目标。
《江门市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也提到,重点支持南沙渔船更新改造。台山市南沙渔民协会会长陈松汉表示,在2015年前,南沙渔船仅40余艘,均为木结构船。近年来,随着渔民安全意识的提高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大部分南沙渔船船东参与了渔船更新改造项目。台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股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2017年,渔民造船的意愿高涨,是五年间渔船数量增幅最大的时期。现在,该协会共有78艘南沙渔船,其中77艘为钢质渔船,船长超55米,功率在1200千瓦以上。“从这里出发到渔场,至少要三天三夜的时间,万一在途中遇到台风,渔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陈松汉指出,渔船经过更新改造后,抗台风能力明显提高,在9级台风之下,渔船依然表现出良好的运行状态,摇晃感不明显,渔民也更加安心。不仅如此,新渔船还增加了船长,空间更大更舒适。“木船里只有简陋的两层子母床,新船的环境更像宾馆,有办公桌、有大床,带有现代化的装修。”
以台山市为重点区域,江门市稳步推进各县区渔船更新改造的工作。经过渔民和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的渔船得到“大换血”,数据显示,2020年江门市共有渔业船舶3553艘,达到老旧渔业船舶限制使用船龄的仅270艘。换言之,85%的渔船均处于“保质期”内,这批更先进、更现代的渔船将助力捕捞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油价补贴发放全面、公平
2015-2019年,江门市约投入6.8亿元对14267艘次渔船进行油价补贴发放。“以南沙渔船为例,出海一次要消耗较高的成本,柴油、人工、维修等,算下来,开支要400万元一年。”台山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股负责人指出,油价补贴对船东起到很大的帮助,除了保障基础生产外,还对子女教育、赡养父母、住房等有积极意义。
《江门市国内捕捞和养殖机动渔船油价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不同作业类型的渔船的补贴标准。其中,持有《拥有权证明书》《运作牌照》的小型“P牌”香港流动渔船(指香港拥有权登记号以P开头的小型舢舨渔船);持有《验船证明》的其他香港流动渔船;持有《船舶在海事登记内作登录之证明书》和《适航证书》的澳门流动渔船;持有《渔业捕捞许可证》《出海船舶户口簿(粤港澳流动渔船)》《广东省港澳流动渔民协会会籍证明》的渔船船东可获发油价补贴资金,海洋捕捞机动港澳流动渔船的油价补贴标准按照广东省国内海洋捕捞机动渔船对应补贴标准的一半执行。另外,对于特定水域作业渔船,参照国内海洋捕捞大中型渔船,根据渔船船长分档,每档设置渔船主机功率下限,共分为13档。每档包括每天补贴上限标准,并根据不同作业类型、作业方式设定了具体值。2017年,江门市共发放特定水域油价补贴资金1.9亿元。
油价补贴所牵涉的渔船数量众多、补贴金额巨大,为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台山市采购了第三方的抽查审计服务,对油价补贴发放工作进行二次检视。2019年10月24日,台山市农业农村局的官网上发布了采购公告,对台山市2017年度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以及港澳流动渔船油价补贴发放工作和2018年度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以及港澳流动渔船油价补贴发放工作进行审计。该次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台山市2017年度渔船(其中国内渔船2218艘、港澳渔船169艘)和2018年度渔船(其中国内1722艘、港澳渔船111艘)的油价补贴发放。台山市农业农村局要求抽查比例不少于5%,并对补贴对象、补贴资格、补贴标准、补贴核算、补贴程序、补贴发放进度等方面进行审核,须与船主核实资金到账情况。通过审计,可及时发现油补发放过程中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
捕捞强度与资源量相协调
根据省下达的任务,2015-2019年江门市共需完成减船366艘、功率20889千瓦,其中大中型渔船11艘、小型渔船252艘。截至目前,江门市已经对429艘纳入国家捕捞渔船数据管理的渔船,通过淘汰拆解减船,共减少主机总功率28906.8千瓦,其中大中型渔船135艘、小型渔船294艘,超额完成任务。期间,发放减船转产补助资金逾21亿元。
通过减船转产项目持续推行,江门市淘汰了一批渔船。截至2020年6月30日,江门市现有大中型渔船774艘,控制数从974艘下降至774。记者发现,虽然渔船总量在下降,但总功率却出现增加的情况。对此,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渔业资源保护与发展科科长赵善和解释道,这是由于江门市利用国家、省、市多级扶持资金,倡导渔民“造大船、奔大海”,从省内各地购入大中型渔船进行淘汰合并功率指标,建成了一支由78艘大型渔船组成的远海捕捞船队,奔赴我国特定水域进行作业。此举不仅减少了近岸捕捞强度,还为保护国家海洋权益、维护国家领海主权作出贡献。现在,江门市已基本实现海洋与内陆捕捞强度、捕捞总产量与渔业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目标。
对于“十四五”的油补工作,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完善渔业油补政策,通过政府油补政策更多带动社会资本,切实全面实施上岸渔民就业引导、培训、扶持和社会保险保障等政策,鼓励渔民“造大船、奔大海”和有序退出捕捞行业,实现渔业资源有效养护。二是完善老旧渔船强制淘汰或更新改造制度,确保渔船安全生产能力。三是捕捞业的发展要与第二三产业融合,从而保证其长久发展。(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 李易珊)
|
|
|
|
资讯分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