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丨贵州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科技人员赵振新 |
2021-01-26 15:03: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天眼新闻 浏览量: 2678 次
我要评论 |
| 我叫赵振新,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是贵州省农科院水产所的一名科技人员,主要从事水产养殖相关科研和推广工作。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三区”科技人才服务脱贫攻坚的号召,2020年我主动申请到铜仁市思南县塘头镇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当地生态渔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虽然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同时也是初次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心里满满的担忧。其中,我担心是否能与当地老百姓进行沟通、是否能给当地养殖户带来实在的好处、能否顺利完成组织安排的任务。但作为一名基层科研工作者,服务基层是我们工作的唯一目的,于是我带着一份忐忑而又坚定的心,以学习的态度开启了我的扶贫之路。 工作伊始,为了让工作的开展“有目的、有方向、有成效”,我先后拜访了思南县科技局相关业务部门和镇政府负责产业相关领导,并实地走访了塘头镇芭蕉、尧民、机场、关中等坝区,以及红旗村、太坪村、坚强村等贫困村。 

了解到塘头镇水资源丰富,主要有龙底江和其支流小溪河,其次是多座大型水库,对发展生态渔业具有较大的潜力.同时吗,当地政府和老百姓也充满浓厚的兴趣,希望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通过更专业和更系统的技术支撑,充分挖掘塘头镇水产养殖业发展潜力,进一步促进生态渔产业的发展。 为此,我与养殖户和企业负责人建立联系机制,随时了解养殖动态信息,并反复深入养殖现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同时还多次与专家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诊断,用理论解释实践,用实践灌输理论,让养殖户能从根本上掌握高效养殖技术,并能够举一反三,可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我还联合当地水产企业申报省级项目,建立“科研成果与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思路,让当地水产企业享受科研带来的红利,顺应生态渔业发展的潮流。 

思南泗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塘头镇泗河坝区,是一家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的示范企业,养殖面积达400亩,直接让517人实现脱贫致富。然而由于“稻+”养殖模式下配合饲料投喂量非常少,需要引进一种在同等条件下生长更快、存活率更高、经济价值好的新品种。 为此,我马上咨询相关的专家,了解到福瑞鲤具有生长快(比普通鲤鱼提高20%以上,比建鲤提高13.4%)、体型好(体长/体高约3.65)、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并第一时间成功的引进了一批福瑞鲤苗种。同时,我还制定一套高效养殖技术规范流程,通过展牌和文稿的方式进行技术指导。几个月后,当再次见到公司负责人时,对我表达了感激之情,并告诉我引进的这批苗种生长速度和存活率比以往鱼种都要好,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多引进一些。 

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2020年共开展技术培训会8次,累计培训187人,发放技术指导材料135余份,协助项目申报2个(125万元),示范引进推广新品种3个,固定服务合作社和养殖企业3家等。 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通过一年的基层服务工作,让我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作为一名农科人,要扎根基层,理论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农村产业发展和人民需求为导向,努力提高自身工作素养和专业水平,让科技助农、兴农。
今年,我已申请成为黔东南自治州剑河县的省级科技特派员,继续我的科技服务工作,用自身的绵薄之力为贵州生态渔业的发展做好科技支撑工作。
整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维维 |
|
|
|
资讯分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