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采取务实有效措施 推动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 |
2021-12-13 11:18: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南京江宁区农业农村局
我要评论 |
|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示了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名单,南京市江宁区成功入选。近年来,江宁区大力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制定实施《江宁区2018-2020年百亩以上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三年来共计投入1.43亿元,改造连片养殖池塘1.25万亩。持续引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增殖等健康养殖,先后创成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1家,总计1.44万亩。江宁区渔业基础条件与健康养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走在全省区县前列。
以组织领导为统领,推进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施健康养殖示范区创建活动,是一项推进江宁区落实“强富美高”发展战略,加快江宁城乡板块融合先行,打造江宁魅力田园乡水典范的系统工程。江宁区始终把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作为乡村振兴、强渔富民的重大工程来抓,先后颁发《江宁区创建国家级示范区实施方案》《2020年江宁区渔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2021年江宁区渔业工作计划》等文件,通过实施创建工作领导责任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开展创建宣传月系列活动、资金扶持等措施,全力推进创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团队百亩连片改造现场设计(资料图)
考虑江宁区位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事项,江宁加强科学布局,科学制定《南京市江宁区现代渔业产业规划》。“江宁强化示范引领,已建成沿江以省级江豚保护区、国家级铜鱼、长吻鮠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中心的资源保护带,沿秦淮河的健康养殖示范走廊,以淳化、湖熟为重点的规模稻渔生态健康养殖示范片,并实施两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场项目。”江宁区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姚健介绍,江宁建立核心示范面积1.25万亩,占全区养殖面积16.73%。
构建全要素服务链,助力养殖产业转型发展
近几年,江宁不断加强渔业机构服务队伍建设,成立渔业渔政科、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监督大队、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水生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科室、单位。聚焦渔农公益,江宁积极开展渔业技术推广、病害防治、环境监测、质量检测及产前、产中、产后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点对点对接,通过典型引路,全方位提高技术人员和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资料图)
在建立健全渔业机构服务队伍的基础上,江宁充分发挥科研技术力量作用,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构建以江宁区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单位、渔业协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水产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应用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行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渔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增强技术推广体系功能,基本实现养殖区域全覆盖。

“为掌握水产实情,江宁建立了全区1241家水产养殖单位基础数据库。其中养殖企业12家,水产专业合作社22家,家庭渔场69家,规模经营户621户,公司、合作社+农户282家,覆盖全区水产养殖。”姚健介绍,江宁建成平台化综合管理机制,实现区域内生产投入可追查、产品流通可追溯、主体责任可追究管理新模式,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培育新主体,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几年,江宁通过培植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激发产业新活力。截至目前,江宁区共有水产企业12家,家庭农场69家,规模经营户621家,专业经济合作社(组织)22家,公司、合作社+农户282家,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31家。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江宁建成舟渔寨、湖熟钱家渡、哪吒河等一批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依托全域旅游景区和“二虾一白”(青虾、小龙虾及兴凯湖白鱼)优质品种养殖特色基础,2020年,江宁区休闲渔业接待游客达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994万元。
 金陵水乡·钱家渡
此外,江宁持续推进品牌战略,提高品牌区域影响力。通过推进订单销售、农超对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新型水产品交易方式,以资源整合、市场营销、宣传推介为着力点,打造江宁水产精品名牌,提高江宁区水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鼓励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省级著名商标,同时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参加省内外水产品展销活动。”江宁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强化品牌效应,全面提高生态、绿色、优质、安全水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水产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作者:石潇梅 姚健
作者单位:龙虎网 南京江宁区农业农村局 |
|
|
|
资讯分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