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水泡病如何防治? [阅读率:22747] | 01-05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江河湖海已经渐行渐远,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不少人在住房装修时会考虑摆设一个鱼缸:一来可以美化居室,二来可以怡情养性,三来可以招财化煞。那么,鱼缸里应该养殖什么鱼呢?龙鱼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龙鱼可谓是鱼类中著名的风水鱼,它可以不仅给家人带来好运,而且还可以改善家居的风水。龙鱼饲喂过程中,鱼病往往不可避免。常见的龙鱼病害有:红斑症、弯身和气囊病及水泡病等,下面以我遇到的一起龙鱼水泡病的防治为例,对龙鱼水泡病进行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的分享,以期帮助更多的龙鱼爱好者。1、龙鱼水泡病症状龙鱼水泡主要分两种:一种水泡分布在龙鱼的头部鳃盖,初期看似浮雕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方法之温度控制和光照调节 [阅读率:28533] | 02-04 |
1.温度控制养殖龙鱼需要配置恒温设备来控制水温。一般采用常见的电恒温加热器,将加温器的水温控制点调整至27~28℃,此水温有助于水族箱中硝化系统的新陈代谢及循环。水体的电加热器功率可以按照1W/L配置。因为养殖龙鱼的水族箱比较长,可以在水族箱的左、右两端分开配置加热器,做到均匀加热;功率要留出富裕量,例如500L水量配以300W加热器2只。当龙鱼放入新水体养殖时,将装运龙鱼的容器放入新的水体稍等一段时间,待水体温度调整相近时再将龙鱼放入新水体养殖。2.光照调节对龙鱼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自然光,一天内自然阳光能照射到饲养水体3~4小时为佳,特别是金龙鱼、红龙鱼需要光线比较多,最好达到4~5小时。 [查看详情] |
龙鱼养殖的水质管理 [阅读率:19828] | 02-04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5020421391316.jpg[/imG][/center]1.水体软化来源于地下的井水、矿泉水等,硬度可能偏高,大都需要软化处理,自来水则需要充分曝气并软化。水体软化最容易的办法是先把水煮沸,沉淀后就除去了杂质,达到了要求。也可以用离子交换树脂过滤设备过滤,使之变为软水。如果水的硬度不太高,也可以加入适量的烧开过、经过沉淀软化的水调节成适宜的软水,加入量以测定为准。2.滤水用水族箱养殖龙鱼,一定要配有性能良好的过滤器来控制水质。龙鱼的食量较大,而且主要是动物性饵料,排泄量较大,所以过滤材料性能要好。水落下的部分要铺好过滤纱 [查看详情] |
龙鱼常见疾病防治特点 [阅读率:14250] | 02-04 |
龙鱼对许多药都较敏感,例如使用亚甲基蓝预防水霉病要比一般鱼用的规定量少很多,按1/10或者更少使用;除虫药物投药量是其他鱼的1/4~1/3即可;普通药物应该减半使用。但是采用四环素或土霉素治疗细菌类疾病可以参照其他观赏鱼,可以按照常规药量使用。[center][IMG]http://www.shuichan.cc/upload/article/a2015020420511581.jpg[/IMG][/center]为了减少发病的机会,准备养殖龙鱼的水族箱在放养前可以用漂白粉1.5mg/L消毒10~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刷两遍,同时提高水温到28℃,10小时后再加入适量的硝化细菌,养殖中隔一段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五种增色方法 [阅读率:21361] | 12-15 |
龙鱼不菲的价格以及龙鱼爱好者对识别高等级龙鱼知识的缺乏使得一些不道德的饲养者和贸易商设计出种种使龙鱼增色的方法,这些方法使龙鱼在短期内看起很具有吸引力和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1、使用增色荷尔蒙 这种方只能用在大小为4~7英寸(大约10~18厘米)的龙鱼幼鱼上,这是因为成鱼的鳞片比较厚,会遮住鳞片下面皮肤的颜色。最常见的做法是用红色荷尔蒙喂养黄尾金,然后,当作一级红龙出售。 2、使用化学增色剂 这种做法是把龙鱼外部鳞片和鱼鳍浸泡在有色溶液中,使龙鱼体表在短期内呈现出金属光泽。这种方法会使龙鱼鳞片达到很好的颜色平衡并极其具有吸引力。然而,这种颜色将在4~6个月之后逐渐褪去。 [查看详情] |
养殖龙鱼的一些常见设施配备 [阅读率:16019] | 08-15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081515330557.jpg[/imG]龙鱼在水族箱里[/center]一、养殖池室内养殖池设计的水体一般要较大,一般并排建造,便于设置各类附属设备,也便于交替施用。养殖时各种规格的幼鱼和成鱼要分级养殖,并且保持环境安静。养殖池用于繁殖时要采用自然生态模拟,培育亲鱼的各类用池有宽松的水环境,有深水区与浅水区之分,在浅水区域养殖浮水性植物或水体中栽植一些半挺水植物,供自然配对的龙鱼产卵时筑巢用,并且使水体保持微水流,减少病菌,提高溶氧量。二、水族箱采用水族箱养殖龙鱼,要根据鱼的规格选用适宜的水族箱。龙鱼一般在水体上层活动,水 [查看详情] |
如何为龙鱼创造有利的养殖环境 [阅读率:15495] | 08-15 |
[center][imG]upload/article/a2014081515005389.jpg[/imG]龙鱼[/center]龙鱼全身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极有观赏价值,特别是亚洲龙鱼,由于色泽红亮,深受东方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喜爱。龙鱼生长在繁衍在东南亚、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澳洲、新几内亚等地,从当地的自然条件来看,这些地区都是终年高温高湿,皆处于赤道周围地区,全年温度变化幅度小,不超过3~5℃,气温高达25~28℃,水中有机质、营养盐含量少,使这些内陆水体一般都为弱酸性到中性的软水,硬度略低于DH8,水体PH值在6.5~7.0之间。在一些地区的水质中,含有比一般软水要稍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疾病预防措施 [阅读率:15531] | 09-27 |
1、严格鱼体检疫,切断传染源 在龙鱼的鱼苗、鱼种进行交流运输时,客观上使鱼体携带病原体到处传播,在新的地区遇到新的寄主就会造成新的疾病流行,因此一定要做好鱼体的检验、检疫,切断传染源,这是预防龙鱼疾病的根本手段之一。 2、提高鱼体体质,降低病原体的孳生和蔓延 (1)选择健康鱼 在选购龙鱼时,要注意挑选特征明显、游动敏捷、健壮有力、色彩鲜艳的鱼,健康的鱼本身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强。 (2)鱼体消毒 龙鱼放入水族箱或鱼池前,要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龙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经过短时间的药浴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鱼体消毒的药物及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查看详情] |
引起龙鱼发病的鱼体因素和人为因素 [阅读率:13945] | 09-27 |
1、鱼体自身因素 (1)鱼体的生理因素 龙鱼对外界疾病的反应能力及抵抗能力随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状况、个体大小等而有所不同。例如,车轮虫病是龙鱼苗种阶段常见的流行病,而随着鱼体年龄的增长,即使有车轮虫寄生,一般也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鱼鳞、皮肤及黏液是鱼体抵抗寄生物侵袭的重要屏障。健康的鱼或体表不受损伤的鱼,病原体就无法进入,像打印病、水霉病等就不会发生。 (2)免疫能力 病原微生物进入鱼体后,常被龙鱼的吞噬细胞所吞噬,并吸引白细胞到受伤部位,一同吞噬病原微生物,表现出炎症反应。如果吞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难以阻挡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时,局部的病变将随之扩大,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要坚持疾病生态预防思路 [阅读率:13408] | 09-27 |
生态预防及治疗疾病是根据病原体消长的规律、环境动态变化的原因和龙鱼的生理特点、生态习性以及龙鱼与环境和病原体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疾病发生的防治方法。 1、合理养殖密度 龙鱼一般都是单品种养殖,特别是水族箱养殖龙鱼更是如此,因此维持一个合理的放养密度显得十分重要,对防治龙鱼的疾病有积极意义。放养密度超过了负荷能力,水质、底质就会发生变化,而且养殖的龙鱼因活动空间过小而相互接触,使鱼病病原体迅速传染。 2、保持水质良好 主要是要求在夏季及时换水、加水,尤其是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水泥池和水族箱,更要及时换注新鲜水,确保溶解氧充足,水体新鲜。 3、加强保温措施 [查看详情] |
引起龙鱼发病的环境和生物因素 [阅读率:10048] | 09-27 |
1、环境因素 (1)水温 龙鱼在换水时要求温差小于3℃,苗种阶段的温差小于2℃,否则会因温差过大而导致龙鱼“感冒”,甚至大批死亡。 (2)水质 水体的酸碱度、溶解氧、有机耗氧量、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标在适宜范围内,龙鱼生长发育良好,一旦水质不良,就可能导致龙鱼生病或死亡。 (3)底质 底质对龙鱼的生态养殖及庭院养殖、公园养殖影响较大。底质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耗氧量增加,往往造成池塘缺氧泛塘;在缺氧条件下,鱼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疾病。 2、生物因素 (1)病原体 龙鱼的病原体有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水体条件恶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眼球突出病和蒙眼症防治技术 [阅读率:18327] | 09-27 |
1、眼球突出病 (1)病因 龙鱼长时间只看水面下的饵食或人;找食或夜间开灯时被水族箱上的影子或声响惊吓;搬移时惊吓;龙鱼头部猛烈撞击时,身体内部血液压力产生变化。 (2)症状 鱼的眼球呈现下视的状态:病情轻微时,鱼的眼球上部会呈现出要蹦出来的感觉;病情严重时,眼球会整个突出在眼表皮之下,看起来眼球快要掉下来。 (3)防治方法 ①针对产生的具体原因注意预防。②改善水质,换1/3~1/2的水。③避免外伤和细菌入侵。 2、蒙眼症 (1)病因 由于水质不良或外伤导致病菌感染,鱼的眼睛被白色物质包住。 (2)症状 龙鱼眼睛白蒙,浑浊。 [查看详情] |
龙鱼外伤、脊柱弯曲、脂肪过多症、厌食症和消化不良防治技术 [阅读率:10950] | 09-27 |
1、外伤 (1)病因:因捞鱼、运鱼不注意使鱼受伤。 (2)防治方法:①直接在外伤处涂抹红药水,每天1~2次。②将病鱼泡在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等稀溶液里进行药浴,浓度1~2毫克/升。③受伤处涂抹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然后浸泡在浓度为2毫克/升四环素药液中。 2、脊柱弯曲 (1)病因:可能是由于稚鱼期使用药物不当、水质不良,加上运动量不足或营养不良造成。 (2)症状:鱼的脊柱弯曲成S形。 (3)防治方法:治疗几乎不可能,关键在于预防。保持水质良好,注意营养均衡而充分,尽量不要使用药物,放入扬水马达,增加鱼的运动量,水族箱要尽量大。 3、脂肪过多症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烂鳃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16430] | 09-27 |
1、病因 由细菌引起。其菌体有群集和耐盐能力差的特性。镜检可见菌体两端钝圆、细长、无鞭毛,一端固定在鳃组织上,另一端左右摆动,较易辨认。 2、症状 鳃丝呈粉红色或苍白色,继而组织破坏,黏液增多,带有污泥,严重时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中间部分表皮亦腐蚀成一个略呈圆形的透明区,软骨外露。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游近水表呈浮头状,病情严重的病鱼,在换清水后仍有浮头现象。 3、防治方法 用2%浓度食盐水溶液浸洗,水温在32℃以下,浸洗5~10分钟。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20毫克/升浓度浸洗10~20分钟;或用2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溶液全池泼洒,浸洗数天,再更换新水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治疗患病龙鱼的四个常见方法 [阅读率:9842] | 09-27 |
龙鱼患病后,首先应对其进行正确而科学的诊断,根据病情、病因确定有效的药物;其次是选用正确的给药方法,充分发挥药物的效能,尽可能地减少副作用。不同的给药方法,决定了对龙鱼疾病治疗的不同效果。常用的龙鱼给药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浸洗和全水体施药 这是目前治疗鱼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既可以驱除体表寄生虫及治疗细菌性的外部疾病,也可利用鳃或皮肤组织的吸收作用治疗细菌性内部疾病。 浸洗是将病鱼放入药液中浸浴一定的时间,而后捞出,放回水中。具体方法是:先用脸盆等容器盛入一定量的清水,一次放入所需药量,等药物充分溶解后将药液搅匀,再用温度计测试水温,以确定浸洗时间,然后即可将病鱼放入药液中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疾病的治疗原则 [阅读率:8514] | 09-27 |
龙鱼疾病的生态预防是“治本”,而积极、正确、科学地利用药物治疗鱼病则是“治标”,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对龙鱼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或延缓鱼病的蔓延、减少损失的必要措施。 1、龙鱼疾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随时检测、及早发现、科学诊断、正确用药、积极治疗、标本兼治”是龙鱼疾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2、龙鱼疾病的具体治疗原则 (1)先水后鱼 “治病先治鳃,治鳃先治水”,对龙鱼而言,鳃比心脏更重要,各种鳃病是引起龙鱼死亡的最重要病害之一。鳃不仅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钙、钾、钠等离子及氨、尿素排泄物的交换场所。因此,只有尽快地治疗鳃病,改善其呼吸代谢功能,才能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翻鳃症防治技术 [阅读率:9129] | 09-26 |
1、病因 由于水体不洁、空间不够、溶解氧量不足、水温变化突然而引起的。 2、症状与处理 在疾病的初期会看到鱼鳃不规则的运动,鳃盖外缘微微翻起,呼吸急促,鳃盖上的软膜向外而不是向里,并且能看到鱼鳃的红色。此时最好勤换水,尽快改善水质,提供更多的氧气,鱼鳃会由软变硬,也可以实行外科手术。手术需要剪刀、手套、消毒酒精、干净且潮湿的纱布、麻醉药。找一个干净的塑料口袋,在口袋内装水,把龙鱼放到口袋里,在口袋的水中加麻醉药,待麻醉药起作用,把龙鱼从口袋中拿出放到干净且潮湿的纱布上用剪刀进行修剪,然后把龙鱼放回缸中,增加水的溶解氧量,当龙鱼恢复知觉后,让龙鱼在光线暗淡的条件下休息。如果龙 [查看详情] |
冬季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介绍 [阅读率:8567] | 09-26 |
1、温差所引起的疾病 冬季的疾病预防是爱龙族绝不可轻忽的事。首先,从水温需控制在28℃这个条件开始,饲主们所要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换水时的温度控制。在为龙鱼换水时,建议以浴室莲蓬头出水来调节水温,只要用手去感觉温度略高于缸内温度即可,由于是直接使用自来水,因此建议每次换水量不要超过1/3,并且在注水前加入适量水质稳定剂,且在换水时注意要同时清洗过滤器,以免破坏缸内生态循环系统,造成龙鱼的不适应。 在换水的过程中,有些龙鱼饲养者会使用未经热水器加温过的自来水直接加入缸中,这是较不专业的做法。因为若将冷水直接加入缸中,此时急速改变的温度,易使龙鱼因遽变的温差而患白点病甚至引起立鳞病,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打印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9189] | 09-25 |
打印病又称腐皮病、红斑病。 (1)病因 由点状产气单胞菌侵入鱼体所致。 (2)症状 发病部位主要在背鳍和胸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或近肛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病初先是皮肤、肌肉发炎,出现红斑,后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分界明显,似烙印,故俗称打印病。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皮肤、肌肉腐烂,甚至穿孔,可见到骨骼或内脏。病鱼身体瘦弱,游动缓慢,严重发病时,陆续死亡。 (3)防治方法 ①在发病季节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②用20毫克/升呋喃西林药浴10~20分钟。③每尾龙鱼注射青霉素10万国际单位(或4万国际单位),同时用高锰酸钾溶液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竖鳞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9761] | 09-25 |
竖鳞病又称松鳞病、鳞立病、立鳞病、松果病。 (1)病因 龙鱼长期生活在含硝酸盐浓度较高的环境中,或在换水时水温变化过大,或者受到小型点状纤毛杆菌感染引起的内部疾病。 (2)症状 一般病鱼两侧鳞片向外炸开,后来发展到全身的鳞片全部立起来,表皮粗糙,黏液分泌较少,鳍基部组织发炎、充血、水肿,腹部膨胀,鳞片根部还隐约可见血丝,像松球一样,严重时鳞片会脱落,会使鱼鳞失去保护鱼体的作用,易遭细菌及寄生虫的侵害,最后导致龙鱼死亡。通常发生在仔龙鱼时期,成龙鱼较少发生,主要是仔龙鱼对温度差异太大无法适应造成的。 (3)防治方法 用2%的食盐和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肛门肿胀和腹水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21870] | 09-25 |
1、肛门肿胀 (1)病因:由于食入不洁或锋利的食物引起肠道感染。 (2)症状:肛门肿胀并突出,这是众多疾病中最难痊愈的疾病,感染可以消失但肛门依然突出。 (3)防治方法:增加水流,逐渐地提高水温至34℃(每2小时提高1℃),调节水质,暂时不喂锋利的食物,如小虾等。 2、腹水病 (1)病因 大多发生在幼鱼阶段,是龙鱼吃了不洁的食物或鱼饵有刺,扎伤了龙鱼的消化器官而引起感染,进而引发内脏腹水。 (2)症状 起初腹部肿胀,肛门和鱼鳍基部变红,腹腔内积有液体,内部脏器变黑,最后由于液体压迫鱼鳔使龙鱼失去平衡,虚脱而死。 (3)防治方法 目前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烂尾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14094] | 09-25 |
1、病因 寄生虫损伤的组织受细菌感染所致。 2、症状 病鱼尾鳍呈白色并腐烂,末端裂开,严重时整个尾鳍可烂掉。 3、防治方法 尽快改善水质,增加溶解氧量,逐渐地提高水温至34℃(每2小时提高1℃),增加1%的食盐,维持6天的好水。 用孔雀石绿1%浓度水溶液涂抹患处。每天1次,连续3~5天。再用1~2毫克/升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1毫克/升全池遍洒。 可以在治愈后,将尾鳍做手术剪除,以便更好地恢复它那优美的尾鳍。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肠炎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9305] | 09-25 |
1、病因 由肠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引起。 2、症状 病鱼开始时呈现呆浮、行动缓慢、离群、厌食甚至失去食欲,鱼体发黑,头部、尾鳍更为显著,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初期排泄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黄色黏液流出。将病鱼进行解剖,可看到肠道发炎充血,甚至肠道发紫,故很快就会死亡。 3、防治方法 预防: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防止伤食遇寒。治疗:①在5升水中溶解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0.1~0.2克,然后将病鱼放入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②用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药液全池泼洒,用药量按每50升水放入0.1克。③按每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呋喃唑酮,拌入人工饵料中投喂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金鱼常见病之白线虫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19293] | 09-25 |
1、发病原因 金鱼白线虫病是金鱼身体上寄生了白线虫而引起的病证。这种虫体呈乳白色,两头尖,形似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但比蛔虫小,成虫长约2厘米。这种虫体生活在水塘中,在捞取蚤类饵料时,此虫常附在其中,在投食时乘机寄生在金鱼腹膜下部无硬鳞处,靠吸取鱼血液而生。 2、病鱼症状 此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只要稍微留心观察,就会很容易发现。白线虫寄生处会出现点状红斑,像小疮疖,且会逐渐扩大,成为小肿块。此后肿块逐渐发炎腐烂,化脓形成脓疱。患病初期,白线虫寄生处虽无腐烂脓肿症状,但白线虫在鱼体上吸血及爬动时,会使金鱼感到疼痛,出现急游和翻滚等不安现象。 3、防与治疗: (1)经常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眼球下垂症防治技术 [阅读率:11316] | 09-25 |
1、病因 可能因为在饲养中没有采取延缓下视现象的措施,或购进的龙鱼原本就不是特优良个体;也可能是长期投喂底层食物造成。如果放回池塘将恢复。 2、症状 龙鱼的眼睛下坠,一直往下看。龙鱼下视现象是龙鱼生长过程中的必然生理现象,就像人老了会花眼是一样的道理,是无法治疗的。一般龙鱼饲养8年左右才会出现下视现象。 3、防治方法 (1)把鱼缸左、右、下、后的玻璃最好以黑色油漆为底或用不透光的黑纸蒙住,仅留正面及上面透明。在鱼缸上部增加一盏白灯,投喂漂浮性食物或在鱼缸顶部放置一个物体(台湾省的龙鱼爱好者常用红色的乒乓球)以吸引龙鱼的注意力,目的是避免龙鱼自身反射及减少可视面,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白点症防治技术 [阅读率:9308] | 09-25 |
白点症又称小瓜虫病。 1、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侵入鱼体所致,这是一种常见的鱼病。 2、症状 在龙鱼身上某一部分或大部分布满白色的小点,主要在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有白点状的囊泡,严重时全身皮肤和鳍条满布着白点和盖着白色的黏液,就像撒上白粉般,十分可怕。主要影响鳍的运动及美观和降低食欲,并且经常能看到龙鱼摩擦身体。此病蔓延迅速,而使表皮腐烂,鳍条破裂,多数漂浮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3、防治方法 用硝酸亚汞2毫克/升浓度浸洗,浸洗后在清水中饲养1~2小时,使死掉的虫体和黏液脱掉。 用硝酸亚汞0.1毫克/升全池泼洒。 把温度提高到30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感冒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14760] | 09-25 |
1、病因 水温骤变,温差达到5℃,龙鱼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刺激而发病。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室外养殖。夏季换水时,池水水温高,要往池中注入冷水以降低水温,龙鱼被水刺激患病。 2、症状 鱼静止不动,浮于水面,皮肤和鳍失去光泽,颜色暗淡。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体表出现一层灰白色的翳状物,鱼体色泽变得暗淡。游动也欠活泼,懒于摄食,逐渐瘦弱以致死亡。 3、防治方法 ①防止换水时造成水温变化过大,可有效预防此病。②已得病的,可将温度调高到34℃,然后投喂新鲜的活饵并静养。③将水温恒定在34℃,用1%的食盐溶液浸泡病鱼,增加光照,渐渐恢复健康。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11350] | 09-24 |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 1、病因 由水霉菌侵袭鱼体并寄生在鱼鳍伤口部位而形成二度感染的一种鱼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 2、症状 病鱼体表或鳍条上有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菌丝,所以又称白毛病。菌丝体着生处的组织坏死,伤口发炎充血或溃烂。严重时菌丝体厚而密,鱼体负担过重,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终致死亡。 3、防治方法 避免鱼体受伤,越冬前用药物浸洗或全池遍洒杀灭寄生虫。用孔雀石绿5%~10%溶液涂沫伤口或孔雀石绿66毫克/升浸洗3~5分钟。用0.4%~0.5%食盐水加0.4%~0.5%小苏打,全池遍洒,或用2%的食盐水浸伤口15分钟。可用金霉素、红霉素涂于患处。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锚头鰠病和三代虫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9296] | 09-24 |
1、锚头鰠病 (1)病因 由节肢动物锚头鰠寄生鱼体所致。锚头鰠是长形的寄生虫,通常埋在鱼体肌肉里,吸食龙鱼的血液。 (2)症状 虫体头部钻入龙鱼皮肤肌肉内,虫体像短针挂在鱼体上。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引起溃疡、红肿淤血、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逐渐瘦弱。 (3)防治方法 数量较少时可以用镊子拔去虫体,并在伤口上涂抹红汞水或抗生素软膏。 用1%高锰酸钾液涂抹伤口约30秒钟,放入水中,次日再涂抹1次。然后用呋喃西林全池遍洒,使水体浓度呈1~1.5毫克/升,水温25~30℃时,每天1次,共3次即可。 全池泼洒敌百虫,使水体浓 [查看详情] |
家庭饲养龙鱼常见病之水肿病咬尾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9709] | 09-23 |
1、水肿病 (1)病因:由温度或pH值的突然变化引起。 (2)症状:龙鱼游动时失去平衡并停止进食,几天之后便会死亡。 (3)防治方法:增加水流,逐渐地提高水温至34℃(每2小时提高1℃),增加1%的食盐,每2天放进四环素(按产品说明使用),并调节好水质。 2、咬尾病 (1)病因:由细菌感染。 (2)症状:龙鱼咬坏自己的尾巴,导致尾巴杂乱不堪并感染。 (3)防治方法:尽快地改变水质,增加溶解氧量,提高温度至34℃,增加食盐可解决细菌感染问题。换20~30%的水,一直坚持6天。如没有好转,可在鱼缸内放一面镜子分散龙鱼的注意力,或配入另外一种鱼。也可采用手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过程中自切症龙须打结鱼鳞蛀蚀和断须解决办法 [阅读率:16260] | 09-23 |
1、自切症 (1)病因:幼鱼期的龙鱼在受惊后的行为。 (2)症状:龙鱼的背鳍、尾鳍、臀鳍在靠近身体的底部局部或完全断落。 (3)防治方法:断落面一般不会出血过多,断鳍会自己长出来。为预防二次感染,可在水中加一定量的甲基蓝,用量为常规用量的10%。 2、龙须打结 (1)病因:水质不佳。 (2)症状:龙须打结,龙鱼的食欲不好,没有精神。 (3)防治方法:立即换水改善水质。 3、鱼鳞蛀蚀 (1)病因:一是长期下药,二是感染体外寄生虫。 (2)症状:鱼鳞蛀掉。 (3)防治方法:换水,减低药量。用体外寄生虫药杀灭寄生虫。 4、断须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宝典之水族箱温控设施的选择 [阅读率:19163] | 02-03 |
1、电加热器 电加热器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电热管,另一种是自动控温电热器。前者又称为无自动调节的调温器,价格便宜,但不能控制水温,需人工测温,并根据水温变化,人为地及时接通或切断电源。后者能自动控制水温,但价格较高。目前饲养龙鱼加温多采用自动控温电加热器。还有一种由电热管组合而成的电加热器,主要用于大型水族箱。 目前市售的电加热器有外挂式电加热器、沉水式电加热器、加热器配合温控器的一体式电加热器。 (1)外挂式电加热器 其上端挂或以吸盘吸附在水族箱的上方或上侧壁,约2/3的长度沉入水中,连接电线的一端露出水面,然后旋转橡胶管内的轴芯(或转动圆盘)来设定所需要的温度。顺时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宝典之养殖容器的选择 [阅读率:15207] | 02-03 |
1、水族箱 它是家庭养殖龙鱼普遍采用的。其形状、大小可视需要自由选定。依制造材料的不同,水族箱可分为塑料、玻璃、钢化玻璃、有机玻璃和特殊玻璃水族箱等数种。既可选购现成的产品,也可依需求定做。形状有弧形、扇形、方形、长方形等;在功能上越来越完善,出现了带有过滤、照明、加热等系统的微电脑调控的全套缸。 2、自控封闭循环水族箱 其构造由两部分组成,即水族箱和调控箱内水质的自动控制设备。具有水循环、水的净化处理、集污、排污、增氧、杀菌、加热、制冷、照明、自动控制水温等功能。它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小,很适合龙鱼等水生生物生活习性的要求,又能保证水温、水质等稳定。 水族箱摆放的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之水族箱的充氧设施选择 [阅读率:16819] | 02-03 |
充气设备种类较多,大型水族箱或水族箱数量较多时,可采用空气压缩机或大功率、输出量大的气泵供气,中小型水族箱或数量不多者,可采用专用的电动微型空气压缩泵送气。目前市售的有电磁震动式和马达式两种。电磁震动式空气气泵适于一般家庭小规模水族箱使用,有单孔、双孔和四孔3种规格。另有一些此类气泵附有干电池或自动充电装置,以备停电时用。这种气泵空气压力小,电池震动时的声音很大,最好在气泵底下垫一柔软物品,以降低噪音。马达式空气气泵气压大,体积也较大,适用于水族馆或专业养殖场等大型和多水族箱使用。这类气泵又有罗茨鼓风机、旋涡式本田引擎空气泵和层叠式吹吸两用空气泵等多种类型。 选择气泵时,应依水族箱的规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宝典之养殖用水的种类 [阅读率:15280] | 02-03 |
1、地表水 水中溶解氧丰富,有大量的浮游生物作为龙鱼的饵料,养出的龙鱼色彩比较鲜艳。但存在杂质较多、浑浊、极易变质的不足,使用前必须经过生化过滤处理。 2、地下水 富含重金属离子,水的硬度较大,浮游生物不多,溶解氧较低,要经过日晒升温以及曝气后方可用于养殖龙鱼。采用含硫黄和氟等物质超标的地下水,需用好水稀释、混合、曝晒、加温等理化处理,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后再用。 3、自来水 自来水是经过处理的水,水质比较清洁,含杂质少,细菌和寄生虫也少,来源方便,是饲养龙鱼比较理想的水。我国绝大多数的自来水水厂在净化自来水时,都要使用氯气或漂白粉、明矾等,水中残留氯气是以溶解氯的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宝典之五种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阅读率:16722] | 02-03 |
1、外伤 (1)病因:因捞鱼、运鱼不注意使鱼受伤。 (2)防治方法:①直接在外伤处涂抹红药水,每天1~2次。②将病鱼泡在四环素、土霉素、青霉素等稀溶液里进行药浴,浓度1~2毫克/升。③受伤处涂抹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然后浸泡在浓度为2毫克/升四环素药液中。 2、脊柱弯曲 (1)病因:可能是由于稚鱼期使用药物不当、水质不良,加上运动量不足或营养不良造成。 (2)症状:鱼的脊柱弯曲成S形。 (3)防治方法:治疗几乎不可能,关键在于预防。保持水质良好,注意营养均衡而充分,尽量不要使用药物,放入扬水马达,增加鱼的运动量,水族箱要尽量大。 3、脂肪过多症 [查看详情] |
引起龙鱼发病的环境和生物因素 [阅读率:13718] | 02-03 |
1、环境因素 (1)水温 龙鱼在换水时要求温差小于3℃,苗种阶段的温差小于2℃,否则会因温差过大而导致龙鱼“感冒”,甚至大批死亡。 (2)水质 水体的酸碱度、溶解氧、有机耗氧量、氨氮含量等理化指标在适宜范围内,龙鱼生长发育良好,一旦水质不良,就可能导致龙鱼生病或死亡。 (3)底质 底质对龙鱼的生态养殖及庭院养殖、公园养殖影响较大。底质中尤其是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导致水体耗氧量增加,往往造成池塘缺氧泛塘;在缺氧条件下,鱼体的自身免疫力下降,易发生疾病。 2、生物因素 (1)病原体 龙鱼的病原体有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水体条件恶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宝典之龙鱼疾病的治疗原则 [阅读率:14038] | 02-03 |
龙鱼疾病的生态预防是“治本”,而积极、正确、科学地利用药物治疗鱼病则是“治标”,本着“标本兼治”的原则,对龙鱼疾病进行有效治疗,是降低或延缓鱼病的蔓延、减少损失的必要措施。 1、龙鱼疾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随时检测、及早发现、科学诊断、正确用药、积极治疗、标本兼治”是龙鱼疾病治疗的总体原则。 2、龙鱼疾病的具体治疗原则 (1)先水后鱼 “治病先治鳃,治鳃先治水”,对龙鱼而言,鳃比心脏更重要,各种鳃病是引起龙鱼死亡的最重要病害之一。鳃不仅是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场所,也是钙、钾、钠等离子及氨、尿素排泄物的交换场所。因此,只有尽快地治疗鳃病,改善其呼吸代谢功能,才能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宝典之龙鱼疾病预防 [阅读率:13335] | 02-03 |
1、严格鱼体检疫,切断传染源 在龙鱼的鱼苗、鱼种进行交流运输时,客观上使鱼体携带病原体到处传播,在新的地区遇到新的寄主就会造成新的疾病流行,因此一定要做好鱼体的检验、检疫,切断传染源,这是预防龙鱼疾病的根本手段之一。 2、提高鱼体体质,降低病原体的孳生和蔓延 (1)选择健康鱼 在选购龙鱼时,要注意挑选特征明显、游动敏捷、健壮有力、色彩鲜艳的鱼,健康的鱼本身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强。 (2)鱼体消毒 龙鱼放入水族箱或鱼池前,要进行鱼体消毒,通常采用洗浴法,将龙鱼放在浓度较高的药液里,经过短时间的药浴来杀死鱼体上的病原体。鱼体消毒的药物及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宝典之养殖龙鱼的水质处理剂 [阅读率:15079] | 02-03 |
水质处理的试剂主要有水质安定剂、水质处理剂、活性硝化细菌、水质澄清剂等。水质测试剂种类较多,主要是用来检测水中的氯离子、二氧化碳、铜离子、氨基盐、氨、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浓度及pH值的专用检测试剂。它们的特点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1、水质安定剂 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中和水中残留的氯和溶解性盐类,去除水中一切重金属离子,保护龙鱼的黏膜组织,减少龙鱼运输期间的紧迫压力,帮助龙鱼适应不同水质的新环境。 2、水质处理剂 将自来水改良成符合龙鱼养殖水域的水质状况和生活环境,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属离子、预防细菌性和霉菌性病原体感染、抑制藻类生长。 3、水质澄靖剂 可以安全、快 [查看详情] |
观赏鱼热门品种龙鱼饲养之鲺病防治技术 [阅读率:12573] | 02-03 |
1、病因 这是附着在龙鱼体表的一种寄生虫引起的病害。龙鱼患病大都是摄食被鲺污染了的活饵所致。鲺是一种扁平且呈盘状的甲壳类动物,直径约1毫米,吸附在鱼皮肤上吸鱼血。 2、症状 鱼体有鲺寄生时,龙鱼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会在缸中摩擦身体,或跃于水面,或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病鱼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3、防治方法 治疗此病最安全的方法是用盐水洗浴。将水温升高至30℃,把龙鱼放入3%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5分钟。或用90%晶体敌百虫0.25毫克/升全池遍洒。 病鱼的原池要刷洗,用生石灰或高锰酸钾消毒后换上新水。病鱼经过药水浸洗后,仍可放回换 [查看详情] |
观赏鱼热门品种龙鱼饲养之换水技术 [阅读率:15007] | 02-03 |
饲养龙鱼不能一次把水全部换掉,否则会对鱼造成伤害。最初可注入1/8~1/6的新鲜水,待鱼习惯后,就可每天或隔天换少许的新鲜水。这样可防止因水质变化过大龙鱼不适应而发生意外,同时也避免了全部换水捕捞时造成龙鱼机械性损伤,给疾病侵袭鱼体以可乘之机。如水族箱较大,饲养鱼不多,换水量则不必过多。 家庭养殖观赏龙鱼换水,先把浮在水面上的异物用捞海(用纱布制成)捞出,并用纱网轻轻将鱼池(缸)的水搅动几圈,使沉积的污物相对集中,再用虹吸管(胶管也可)吸出。 在换水的操作过程中,要轻、慢、稳,避免损伤鱼体,更不能用力搅水,以防止水压力过大损伤鱼的内部组织。在加注新水过程中,水流动要慢,以免流速过 [查看详情] |
龙鱼饲养的水质要求 [阅读率:17528] | 10-10 |
龙鱼适宜弱酸性或中型软水,注意除去水中的氯或氟,如用井水等硬水饲养时,要先把水煮沸,除去杂质,或者用离子交换树脂的过滤设备将杂质去掉,变为软水,才能使用。饲养水温为24~28℃,银龙、黑龙最适水温为27~28℃。当购入新的幼鱼时,在饲养的水中,必须加入少量抗菌素,以金霉素、四环素最好。用量为 1升水中加 13毫克,使水族箱内的水略呈微黄或微青色即可。 饲养龙鱼不能把水全部换掉,否则对鱼造成伤害。最初可注入1/8~1/6的新鲜水,待鱼习惯后。就可每天或隔天换少许的新鲜水。如水族箱较大,饲养鱼不多,换水更不必多。先由幼鱼开始饲养比较稳妥。龙鱼换水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换水太少,会使龙鱼各鳍不透明 [查看详情] |
全面介绍龙鱼养殖知识 [阅读率:14203] | 10-10 |
一、龙鱼之生态习性 龙鱼属于古代鱼类硬骨鱼纲中的骨舌鱼科,是古代鱼家族中的一员。野生红龙生长的水域,水温在摄氏24-32度之间,水质呈中性偏酸(6.4-6.9之间),硬度比较低。由于龙鱼生于热带雨林,因此河床底多为泥底并且水生植物密集的地区,所以水生昆虫及鱼类丰富,而这些昆虫鱼虾类便为龙鱼的基本食物,属于上层鱼种。龙鱼捕食的区域为水面上的昆虫,故演化出一套很佳的跳跃能力,从龙鱼的形态来判断其生态可知,龙鱼的视角是针对水面以上的东西而加以演化。 二、龙鱼之饲养方法 饲养龙鱼的标准鱼缸,在幼鱼方面宜用100CM X 40CM X 50CM(高),成鱼方面200CM X 60CM X 80CM [查看详情] |
龙鱼繁殖之龙鱼的产卵过程 [阅读率:16894] | 10-10 |
产卵前,两尾龙鱼就开始停食,雌鱼腹部也开始增大许多,这时的龙鱼有时尾巴和尾巴紧紧粘在一起,要不就躺在对方的背上亲密地靠在一起。此时千万不要惊动它们,人太靠近去看它会惊动它,影响受精,雄鱼不肯释放精子。所以在这一段时间之中,特别要给龙鱼绝对的安静,有时环境变化,龙鱼受惊,龙鱼甚至会把所有的卵吃掉。 龙鱼在水族箱中产卵与大自然河流中产卵肯定是不同。在水族箱中为保持安静环境,用纸遮了一部分阳光,要用照明,大约在8:00~21:00照明。产卵时间,我所经过的有早上10时左右,下午3~4时,总之,是白天产卵,不像金鱼多在清晨产卵。龙鱼产下的卵为桔色,直径12~15毫米,像一颗弹珠闪烁着耀眼的金色 [查看详情] |
喂养龙鱼的饵料 [阅读率:15758] | 10-10 |
人工饵料:取得容易,干净卫生,没有寄生虫,是较方便的饵料。目前市面上已有龙鱼人工饵料销售。龙鱼属肉食性,初改为人工饵料会不习惯,要经过一段时间驯饵,才会食用人工饵料。 生物饵料:生物饵料的供给品种很多,对于不同大小阶段的龙鱼有不同的供应饵料方式。举例如下: (1)12厘米以下的幼龙鱼,开始吃食生饵,此时,可喂食刚蜕壳的白色面包虫,小溪虾(刚脱壳)去头、尾硬部分,血虫。此时期喂食要特别注意,少吃多餐,这对幼龙鱼成长特别重要。 (2)15厘米左右的小龙鱼,可饲喂正常的面包虫与小溪虾或1.5厘米左右的小鱼。喂小溪虾时要去掉虾剑,以免刺伤肠胃。此时生长迅速,吃食较多。 (3)20厘米以上 [查看详情] |
银龙的繁殖、配对、产卵与孵化 [阅读率:16842] | 10-10 |
银龙的繁殖不容易,当然比繁殖孔雀鱼、神仙鱼要困难得多。龙鱼基本上雌、雄同形,不容易从外型上判别。至少要养2年半至3年的雌鱼才有产卵能力。体长约40~50厘米。当卵发育接近成熟时,雌鱼的腹部既使空腹也比雄鱼的饱满,脸形也比较圆润。雄鱼约比雌 鱼晚一年,至少须3年半至4年才有生殖能力。身长比雌鱼大一点,约50~60厘米,所以胸鳍稍大,有雄性强壮的感觉。大部分雄鱼体高特别高。 自然配对:这种方法首先把5~6条混养在一起,让它们自己培养感情,这是一种理想的自然配对形式。如果从幼鱼开始混养在一起的话,成功的机率会比较高。尽管如此,中途为了繁殖才开始混养的也有效。中途加鱼千万不要只加1尾,只加1 [查看详情] |
龙鱼的饲养技术 [阅读率:15892] | 10-10 |
龙鱼的生存需要弱酸性到中性的水质,硬度要求软水。PH值6.5-7.5之间,DH值3-12。水温24-28摄氏度都可以。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氯含量最好为零。 新鱼入缸: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水温为25摄氏度。在鱼缸中加入小食盐(近似1或2茶匙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并且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的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如果原缸的水没有问题的话),已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日常管理:每周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