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九江永修县渔业合作社的现状的一点个人看法 |
2014-05-23 09:32: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永修渔业局
我要评论 |
|
    永修县地处赣北,属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头顶亚洲第一土坝水库——柘林水库,脚踩中国第一淡水湖——鄱阳湖,修、缭河穿境而过,境内孕育着丰富的水产养殖资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由于农业始终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加速,农业和农民的弱势地位在市场的面前表现得日益明显,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便选择了抱团、合作式生产经营,由此催生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来满足成员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共同需求和渴望的自治组织。 
    渔业合作社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治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特有的组织原则和章程,全体成员按章程办事,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享受应有的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发生巨大的变化,表现在农村青壮年打工去了、有资源的当老板去了、有技术的当白领去了、80\90后大学生创业去了,造成农村老年人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农、牧、副、渔业的发展面临抉择。随着即时通讯的普及和互联网时代的互动,现有的单打独斗式的经营已不适应市场化经营,大市场已无小生产者立足之地。因此如何去探索一条健康有序渔业发展之路尤为重要,培育现代渔业新型经营主体之—的渔业合作社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和市场流通体系的拓展,传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模式明显落后于当前渔业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为了全面推进渔业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破解渔业生产难题,解决“卖鱼难”等问题,永修县委、政府制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各界能人投身渔业合作社的建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意识到渔业合作社发展潜力并分享了渔业合作社发展带来的成果。 
    永修渔业合作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目前全县渔业类合作社45家(全县154户养殖大户均以入社)、特种养殖类10家,家庭渔场一家,淡水鱼加工企业一家。渔业合作社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卖鱼难”这个难题,使水产品销售基本上摆脱了市场“瓶颈”的制约。它彰显了以下特点1、数量增长快。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渔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相对较快,覆盖范围广、养殖品种多、辐射效益强。2、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渔业合作社组织机构、章程制度、财务管理、内部远行、利益分配等机制逐步健全完善。3、辐射带动能力增强,渔业合作社在引领渔民发展特色养殖,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经营等方面,已显现强劲的活力。 
    为了及时掌握渔业合作社运行现状,科学分析新时期渔业产业发展趋势,县渔业局对现有渔业合作社的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调研,调研结果不容乐观,呈现“六多六少”现状,具体如下:空壳多、有实力的少,老板干部领办多、养殖户领办少,单干多、合作少,数量多、上规模少,注册资金多、真正投入的少,迎接检查的多、帮扶支持的少。以上现状制约了现代渔业流通体系建设的发展,使水产品生产、销售之间出现了断层;再加上在流通领域每个渔业合作社都有自己的销售伙伴,不愿意实行产品统一销售,直接制约了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做大做强,造成大宗水产品外销成本的增加,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直接影响了永修渔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进度。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如下:1、部分基层组织对发展渔业合作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正确指导;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更有甚者纯粹为完成年终考核任务数而指派老板、干部创办、领办,造成部分渔业合作社管理松懈、功能单一、运行不太规范,凝聚力和带动力不强,有的甚至名存实亡。2、由于渔业合作社的养殖品种、创业背景、地缘优势、潜质等不同,而政府的扶持力度、服务性政策、水面流转体制等方面都存在缺失,加上渔业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服务水平低,资金投入负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渔业合作社主体规模较小、实力不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出现。3、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各类人才缺失(特别是领军人才)造成渔业合作社发展停滞不前,急需能人掌舵。 
    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出现和壮大,为渔业生产力的解放、现代渔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渔业合作社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秉承科技兴渔、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推行统一苗种、统一饲料、统一药品、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分户养殖“六统一分”的管理理念,实施抱团生产、抱团购进、抱团销售“三抱团”的经营策略,保证了渔业合作社在流通体系的买方市场话语权和卖方市场话语权,为创新渔业经营体制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永修县华勇网箱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范例,成功的秘诀是将农(渔)户组织起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获取最大利润,最后实行二次返利。它是一家依托柘林湖水面资源,以鳜鱼网箱养殖、销售为主,大口鲶、鮰鱼、鳡鱼网箱养殖、销售为辅的渔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元月10日,注册资金100万元,社员68人,带动农户数105户,拥有股金700万元,年产斑鳜100吨,鮰鱼100吨,大口鲶300吨,鳡鱼200吨,渔业总产量达700吨,总产值2270万元。为了使社员的养殖效益最大化,合作社按照社员销售的品种和数量,斑鳜每斤抽提0.5元、大口鲶、鮰鱼、鳡鱼每斤抽提0.2元用于合作社的正常开支,年终按交易量60%以上返还。通过实行苗种、饵料等的统一采购,鳜鱼苗种采购成本每尾少0.2元,饵料鱼每斤便宜0.1-0.2元;通过统一销售使成品鱼价格每斤上扬0.5元左右。 
    我个人认为:保持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是健全以家庭渔场、渔业合作社、渔业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主体的现代渔业流通体系建设,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坚持“少取、多予、放活”原则,对家庭渔场、渔业合作社、渔业加工企业的各类税费实施“能减则减、能低则低、能免则免”的灵活政策,使它们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才能丰富消费者对渔业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
|
|
|
资讯分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