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市场动态 | 价格行情 | 养殖动态 | 苗种动态 | 设备动态 | 饲料动态 | 渔药动态
鱼类资讯 | 虾类资讯 | 蟹类资讯 | 两栖资讯 | 海产资讯 | 业界动态 | 水产出口 | 水产加工 | 水产展会
  当前位置:水产资讯 → 浙江丽水庆元县探索养殖 今天是: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浙江丽水庆元县探索养殖污水循环净化新模式

2015-07-28 11:52: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庆元县水利局         我要评论

    据第一次中国污染普查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而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村水处理设施的欠缺,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养殖业排泄污水的直排入河已成为农村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庆元县地处山区,为瓯江、闽江、赛江三江源头,对水源地污染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庆元县水利局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路,立足于当地实际,以吾田头村高效生态渔业基地为试点,成功探索出一套集节水治污、高效养鱼、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养殖污水循环净化模式。

    一、依托地势,构建立体式分层种养

    一是利用丘陵地形。以浙西南地区山地丘陵广布且山势低缓的有利条件,因地制宜,结合部分梯田位置,自上而下开挖禽鱼综合养殖池塘,分田块分层次开展稻田养鳖、稻田养鱼、莲池养鱼等养殖模式;将养殖的鸡鸭鹅等禽类屋舍设于综合养殖池塘旁边,便于养殖排泄污水从净化链开端进入;在整个农场旁沿着池塘、水田建造水渠,从河道引水用于种养殖,丘陵地形则有利于流水自上而下流经各田块和池塘,从而构成了整个农场四个层次的立体式生态经营结构。

    二是考虑生物特性。根据各品种淡水鱼对养殖环境水质要求的高低,合理布置该鱼种在立体式分层种养中的层次,如对养殖水质要求不高的鲤鱼、甲鱼、罗非鱼等鱼种可安排在靠近禽鱼综合养殖池塘的上层,而对养殖水质要求较高的草鱼、青鱼等鱼种宜放在水质相对较好的下层。同时遵循各种淡水鱼与农作物生物特征,配对可实现共生的完美生态结构,发挥生物共生优势,以达到生物间共生互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是兼顾农业观光。发挥立体式分层种养模式同时期可种养品种数量多的特点,充分考虑色彩、图形等因素规划好田块形状和各个季节的种植方案,增加农场风景可观赏性。再通过种植莲花、养殖红鲤鱼等兼具观赏性农作物和淡水鱼;举办莲花观赏莲藕采摘等体验活动;建设成立摄影爱好者基地;在山底开办农家乐等方式来同步发展休闲农业观光。

    二、污水净化,形成零排放过滤体系

    一是整合食物链。将经过沼液池处理后的猪粪沼液水用于稻田养鱼和作物种植,鸭粪沼液水用于莲田养鱼、鱼塘养鱼、稻田养鳖;筛选那些对鸭粪适宜的鱼种进入鸭鱼混养池塘;整合出最科学的农场食物链,提高禽、畜、鱼养殖过程中所产生排泄物的利用率,大幅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由此形成过滤体系的第一道过滤层,对比家养家畜禽排泄物直排入水,每立方米水体的有机物含量减少了70%。

    二是氮磷再利用。在池塘种植合适的水生植物,在农田种植农作物,利用植物吸收池塘、农田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目前针对农药化肥作物吸收率低、水体残留高,鱼饲料存在残留的现状,富含氮磷的水流从综合养殖池塘流出后至少要经过6-8个种养区块才能完成循环净化,流出后水体的氮、磷含量基本低于排放标准,在基本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情况产生的同时也提高了氮磷的再利用,每亩可节约化肥投入55元以上。

    三是自主过滤法。利用农田、池塘小环境中动植物共生作用和农场循环净化系统中藻类、浮游生物、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发挥水生态环境自主过滤、生物消化、物理吸附等自动调节作用,达到高溶氧、低氨氮和低亚硝酸盐的状态,实现水体生物净化,经过污水净化循环后的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指标与河道引入前相近,基本实现了有害物质的“零排放”。

    三、高效节水,促进水资源重复利用

    一是循环节水。引入综合养殖池塘的河道水养过鱼和鸭、鹅等禽类后不用外排,再依次经过稻鱼共生、莲鱼共生、稻鳖共生等其他田块的沉淀、净化、过滤后,干净的水体又可以重新输送回池塘,能够反复使用,实现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农场养殖污水的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而且相比较传统池塘养鱼,鱼的产量提高了3 倍以上。不但达到节水的目的,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净化节水。传统养殖由于水质变差需要定期补水,养殖周期一过,必须清空池塘重新注入新水。传统养殖方式生产每公斤鱼需耗水1.73立方米,每亩鱼塘需补水2660 立方米;使用该循环模式后水质大福提高,池塘每亩节水1430立方米,农田每亩节水102立方米,平均每公斤鱼只需耗水0.3 立方米,节水效果显著。同时淡水鱼与农作物共生体系中鱼给作物“施肥”,农作物吸收鱼塘、水田中多余的氨氮,净化了水体,减少了污水排放,也达到了节水目的。

    三是一体化节水。利用修建的引水渠将农田、池塘连接成一个引水网络,各田块、池塘相互之间的用水可统筹调用,大大降低了整个农场的总用水需求。且渔业养殖、家禽养殖和农作物种植集中到同一农田或池塘形成一体种养后,提高了对空间、水资源的使用效率,集约型的用水方式不但节水效果好,有利于降低养殖对环境的污染,且能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

    四、种养结合,推进生态型渔业发展

    一是拓展稻鱼共生模式。继续推行传统的稻鱼共生模式,同时进一步衍生形成稻鳖共生、稻虾共生、稻田泥鳅等3种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其中重点推广的稻鳖共生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养殖面积已达到60亩,目前全县稻田养鱼的养殖面积有6000多亩;稻田养虾有30亩;稻田泥鳅有160亩。而被广泛用于稻田养殖的淡水鱼品种也已从常用的鲤鱼增加到鲤鱼、草鱼、泥鳅、虾、鳖(甲鱼)等5个。

    二是推广新型共生模式。由过去单一的稻田养鱼积极探索尝试其他应季农作物与水产、禽畜三者复合养殖,并对已成功应用的“茭白-鲤鱼-鸭综合养殖”、“莲藕-甲鱼-鹅综合养殖”等模式进行推广,既促进了现代高效健康渔业的发展,也为渔民增收开辟了新路。目前,我县已建立示范合作社2家,示范家庭农场2家,成功申报创建生态精品农产品1个,其中已投入资金35万元,使用新型推广共生模式的种养面积50亩。

    三是发展其他综合种养。进一步进行试验研究,寻找适合本地水域条件生长的其他水生物,并探寻合理综合养殖面积比例进行区域性推广。目前对鳗鱼养殖、苗种培育等的综合种养已在积极探索中。今年6月份,该局联合丽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全市破解马口鱼、宽鳍鱲等“溪鱼”的繁殖技术难题,首次人工孵化出鱼苗,目前在鱼苗培育阶段,今后将进一步开展应用推广。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发布人:周松涛
上篇新闻:江苏昆山组织赴盐城南通参观学习现代
下篇新闻:安徽安庆市农委渔业局在扶贫点积极开
〖新闻打印〗
〖我要评论〗


 资讯分类
水产快讯 |
国内水产  市场动态  水产养殖  科技入户  水产苗种  水产药品  水产设备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国际水产  水产灾害  业界动态  水产进口  水产气象 
增殖放流  水产物联网  循环水养殖 
鱼类专题 |
淡水鱼专题  罗非鱼专题  黄颡鱼专题  黄鳝专题  泥鳅专题  鳜鱼专题  黑鱼专题 
加州鲈专题  石斑鱼专题  金鲳鱼专题  观赏鱼之家  鳗鱼专题 
虾类专题 |
虾类专题  龙虾专题  对虾专题  青虾专题  罗氏沼虾专题 
蟹类专题 |
蟹类综合专题  大闸蟹专题  梭子蟹专题 
两栖专题 |
娃娃鱼专题  乌龟甲鱼  牛蛙青蛙 
海产专题 |
海产品专题  贝类专题  海参专题  海带紫菜 
饲料专题 |
水产饲料  鱼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剂 
市场行情 |
水产批发市场行情  水产种苗价格行情 
热点行情 |
黄鳝价格  泥鳅价格  对虾价格  甲鱼价格  黑鱼价格  鲈鱼价格  罗非鱼价格 
海参价格  鳜鱼价格  草鱼价格  鲢鱼价格  鲫鱼价格  鲤鱼价格  黄颡鱼价格 
鳗鱼价格  鳊鱼价格  螃蟹价格  扇贝价格  鲶鱼鮰鱼价格  牛蛙价格  虹鳟鱼价格 
龙虾价格  黄鱼价格  鲳鱼价格  鲍鱼价格  青鱼价格  带鱼价格  石斑鱼价格 
综合资讯 |
企业报道  科研院校  人物专访  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合作社专题  水产展会 
农业资讯  其他专题 
  相关资讯:
  江苏句容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深入一线做
  江苏张家港市发布高温天气水产养殖管
  《天津市2023-2025年水产养
  安徽铜陵枞阳:珍珠养殖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上林白圩:成功调解一起水产养殖
  河南南阳市水产推广站开展漏斗形池塘
  内蒙古杭锦旗水产养殖业“风生水起”
  浙江舟山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举办2022
  “送技下乡”,广东省农科院专家深入
  福建省水产专家团队到建瓯开展渔业调

  相关文库:
  夏秋季高温期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养鱼如何安全度过"雨季"
  雨雪冰冻天气对水产养殖的指导意见
  菌类制剂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1年9月份华中地区池塘养殖管
  [每周一例]升温后溶氧过饱和,“柳
  健康养殖好方案助您从源头提高水产养
  科学增氧与开机增氧(十八)原则,溶
  复合过硫酸氢钾产品在水产养殖中的应
  热胀冷缩与冷胀热缩:水有冷胀热缩现

 资讯连接
   最新资讯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E-mail:web@shuichan.cc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