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讯 | 国际资讯 | 市场动态 | 价格行情 | 养殖动态 | 苗种动态 | 设备动态 | 饲料动态 | 渔药动态
鱼类资讯 | 虾类资讯 | 蟹类资讯 | 两栖资讯 | 海产资讯 | 业界动态 | 水产出口 | 水产加工 | 水产展会
  当前位置:水产资讯 → 云南省:滇池土著鱼的“ 今天是: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水产养殖网—水产行业专业信息平台!

云南省:滇池土著鱼的“回家”之路

2020-07-01 14:57: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我要评论
在生态健康的湖体里,土著鱼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滇池土著鱼种的“归位”,能够促进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对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滇池生态的平衡和稳定,促进水体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9年12月17日,3500尾通过人工繁殖的银白鱼鱼苗在滇池外海成功放流。至此,共有4种滇池土著鱼成功“回家”。此前,滇池高背鲫、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等3种土著鱼已成功实现人工繁育,并放流滇池。

每一条土著鱼的顺利回归,都倾注了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它们有着怎样的“命运沉浮”?它们的“回家”之路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灭绝之患:从25种到6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引入、围湖造田、酷渔滥捕等众多因素影响,滇池土著鱼类资源急剧减少,一些种类开始在滇池中绝迹。

“我们在滇池鱼类资源调查中发现,滇池湖体土著鱼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25种,减少至目前的6种,6种土著鱼分别为滇池高背鲫、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泥鳅、银白鱼、黄鳝,滇池高背鲫还有一定的产量,其余土著种群数量都很少。”昆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水产所”)所长安莉介绍,外来鱼类的生物入侵也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或濒危的主要因素。根据水产所调查的滇池现有23种鱼类中,有18种为引入物种。这个数字说明滇池鱼类近80%是引入物种,过多的引入物种挤占了土著鱼类的生存空间,导致土著鱼类数量减少甚至消亡。在滇池水体中,生命力顽强的外来鱼类的种数和种群数量均占绝对优势,而多数土著鱼则被“逼迫”得处于濒危状态。

一些外来的草食性鱼类,比如草鱼,进入湖泊之后,不仅与土著鱼争夺口粮,还过度消耗水草,直接影响了土著鱼类种群的繁衍。同样,麦穗鱼、黄䱂和高体鳑鲏等外来鱼种,大肆吞噬土著鱼类的受精卵,直接将土著鱼类逼进“绝户”的悲惨境地。

加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加速了滇池水体污染,使土著鱼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围湖造田,修建防浪堤等设施,致使土著鱼赖以生存的水生植物减少,产卵地受到破坏……

如今,已顺利回归滇池的土著鱼滇池金线鲃、云南光唇鱼、银白鱼等都没能幸免于难。上世纪70年代,云南光唇鱼数量开始锐减,到80年代滇池中已难觅云南光唇鱼踪影,只在周边个别龙潭中有少量天然种群,处于濒危状态。上世纪80年代,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湖体绝迹。

而银白鱼上世纪50—60年代曾与多鳞白鱼一起,占滇池鱼产量的30%,是滇池主要小型经济鱼类。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滇池水环境遭到破坏,水质逐渐恶化,加之外来物种引入、过度捕捞等因素,滇池银白鱼的生存繁殖受到严重威胁,种群几近消失,已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中国红色名录》、《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

滇池高背鲫: 滇池唯一形成种群规模的“土著”

“滇池高背鲫不是滇池传统的土著鱼,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滇池高背鲫还不存在于滇池湖体中,到了70年代中期,滇池中才发现滇池高背鲫的踪影,此后滇池高背鲫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一直存在于滇池。”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渔业行政执法处副处长王勇介绍,上世纪70年代中期,鲫鱼在滇池的产量猛增,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经研究发现,鲫鱼有两个种群组成,即普通型和高背型。与普通鲫鱼相比,高背鲫在外部形态及生态习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高背鲫体色银灰,体较高,头较尖,主要分布在湖中开阔地带,喜集群,产卵时间较早,至3月中旬已经达到产卵高峰。

不同于一般的土著鱼种,滇池高背鲫是一种孤雌生殖的种群。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这样的特性,使得其能够大量补充种群数量。目前,滇池高背鲫是唯一在滇池里形成种群规模的土著鱼。

王勇介绍,作为滇池土生土长的品种,滇池高背鲫生长能力很强,与普通鲫相比,无论是同龄的长度和重量,还是它们在同一年龄所增加的长度和重量,滇池高背鲫鱼都优于普通鲫鱼。“滇池高背鲫主要生活在滇池的中下层水域,属杂食性鱼类,以有机碎屑、底栖生物为主要食物,合理增殖放流高背鲫,对减少滇池内源污染、净化水质、促进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恢复滇池生物多样性,缓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都有促进作用。”

目前,滇池高背鲫已在滇池可以实现自然繁殖,形成一定的种群规模。但是,其自然繁殖的数量还比较少,因此需要人工放流来增加其种群数量。从90年代开始,昆明便开始连续向滇池放流滇池高背鲫鱼,至今已向滇池放流数亿尾滇池高背鲫。

云南光唇鱼:3年时间 30余万尾回归滇池

云南光唇鱼,俗称马鱼,在云南主要分布于金沙江、珠江及其附属湖泊,比如滇池、抚仙湖等,原在滇池为常见种,云南光唇鱼属中下层鱼类,在江河、湖泊中均能生活,常栖息于多石块的缓流水环境中,主要以丝状藻类、有机碎屑为食,是云南重要的经济和“环保”鱼。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滇池生态环境的变化,云南光唇鱼数量开始锐减,到80年代滇池中已难觅云南光唇鱼,只在周边个别龙潭中有少量天然种群,处于濒危状态。

云南光唇鱼独特的营养生境具有净化水体环境的作用,对促进滇池水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稀鱼类资源?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以下简称“水产站”)的科研人员们率先开启了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育之路。

从2010年起,水产站的科研人员便开始收集野生鱼类资源,并持续开展云南光唇鱼野生鱼种的人工驯养与亲鱼培育、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病害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数量稀少,仅在水产站试验基地“云南高背鲫原种场”周边,还有少量分布。“少量的云南光唇鱼会随着龙潭水流到试验基地的产卵场里,我们便开始陆续收集。”水产站高级农艺师华泽祥说,在收集的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一些开农家乐的农户手里也有少量的云南光唇鱼。“对于农户来说,这只是一种普通的鱼,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为数不多的云南光唇鱼,就是宝贝,我们软磨硬泡地把云南光唇鱼从他们手里买来。这些陆续收集到的云南光唇鱼,成为我们开展人工繁育云南光唇鱼的首批亲鱼。”

2011年,借助“云南土著鱼类繁育及推广养殖协作项目”平台,水产站正式启动云南光唇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工作。“云南光唇鱼一年仅产卵一次,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中旬,是云南光唇鱼的最佳催产时间,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亲鱼的催产工作。”华泽祥介绍,对云南光唇鱼的催产主要采用打催产针的方式,打完催产针,还要算好时间,进行人工挤卵,最后再进行苗种的培育。

2011年,水产站成功实现了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2015年,成功突破并掌握云南光唇鱼鱼苗规模化繁育技术。云南光唇鱼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为开展增殖放流恢复野外种群和推广养殖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7年12月26日,10万尾云南光唇鱼首次向滇池放流,这意味的在80年代曾在滇池一度绝迹的云南光唇鱼重新“回家”。至今,滇池里已放流30余万尾云南光唇鱼。

历经近10年的努力,如今,水产站已掌握了成熟的云南光唇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目前保存有云南光唇鱼亲鱼500余组,后备亲鱼8000余尾,年繁殖鱼苗能力达100万尾。鱼苗除满足增殖放流需求外,主要用于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养殖。目前,水产站正积极推进云南光唇鱼推广养殖试验工作,推广范围已覆盖省内多个县(市、区)。

“根据我们的观察,目前,云南光唇鱼在滇池里还没有实现自然繁殖。”王勇表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随着滇池水环境的持续改善,现有滇池水域的自然条件是可以满足云南光唇鱼自然繁殖的,云南光唇鱼在滇池里实现自然繁殖指日可待。

滇池金线鲃:

放流11载 种群恢复尚需时日

滇池金线鲃,俗称金线鱼、小洞鱼,成鱼喜食小鱼小虾,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是滇池名贵原有土著鱼的代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被列入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历史上也曾被誉为云南四大名鱼之首,并称之为“滇池珍味”,肉鲜味美,经济价值高。上世纪80年代,由于水质污染等多因素的影响,滇池金线鲃已在滇池湖体绝迹。

2008年,杨君兴带领的研究组经过5年努力,成功实现滇池金线鲃的人工授精孵化、人工饵料培育、池塘驯养和人工繁殖,从根本上解决了滇池金线鲃的苗种来源,不仅为该鱼类滇池湖体资源增殖提供了必要的苗种,并且为一定规模的池塘人工养殖提供了可能。

2010年,绝迹多年的滇池金线鲃首次放流滇池,重新“回家”。至今,11年间已累计放流滇池金线鲃约232万尾。“虽然已放流11年,滇池金线鲃种群恢复仍不理想。”王勇表示,目前,通过回捕的金线鲃来看,其在滇池的生长状况非常良好,这说明滇池是非常适合金线鲃生存的。但是,滇池金线鲃仍没有形成自然繁殖的种群,滇池里的金线鲃数量还是很少。

“金线鲃产卵对水域环境的要求很高,滇池水域环境还不能够满足金线鲃的繁殖条件。”王勇介绍,由于金线鲃需要通过滇池周边山涧小溪回游至龙潭里进行繁殖,但随着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回流通道受到阻断,种群也逐渐消失。只有打通滇池周边山涧小溪等回游通道,才能为金线鲃的自然繁殖提供条件。“如果金线鲃能够自然繁殖成功,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滇池内部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而改善滇池水质。”

“经过我们对随机回捕的金线鲃进行解剖发现,金线鲃肚子里有银鱼幼苗或者银鱼受精卵,这说明,金线鲃是以银鱼为食的。”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杨君兴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由于银鱼主要吞食水中的浮游动物,而浮游动物则以水中的蓝、绿藻为食,如果银鱼数量过多,容易造成蓝藻暴发。而金线鲃属温和肉食性鱼类,进入滇池后会捕食滇池里面的银鱼,使滇池里银鱼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抑制滇池蓝藻的暴发。“此外,滇池里面的银鱼和虾都是一年生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银鱼和虾死亡,如果不及时清除,将会对滇池造成二次污染,而通过金线鲃对银鱼和虾的捕食,也会避免银鱼和虾对滇池造成污染。”

王勇介绍,目前,昆明共有3家单位取得驯养繁殖金线鲃的资格,分别是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丰泽园植物园有限公司,可以提供大量优质的金线鲃鱼苗。“未来,我们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加大滇池金线鲃的放流力度,以期在滇池现有的水生态环境中找到滇池金线鲃能够自然繁殖的方式。”

滇池银白鱼:

4年攻关 滇池特有“土著”重新回家

银白鱼,隶属于鲤科、鲌亚科、白鱼属,地方名小百鱼,中小型鱼类,体呈银白色,肉质厚,警惕性高,易受惊扰,离水见风不易存活,滇池特有种。

2013年,在水产所执行的一次常规滇池渔业资源调查中,安莉在一堆红鳍原鲌中发现了一条未见过的“白鱼”,对滇池鱼类很熟悉的她敏锐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个新发现,果然经过鉴定后确认,原来这是已濒临绝迹的滇池土著鱼——银白鱼。

在随后的鱼类调查中,安莉便对银白鱼开始了持续关注。遗憾的是,由于滇池内银白鱼资源量稀少,一段时间内再难看到它的踪影。但是,安莉和其他同事都没有放弃,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主动拓展了工作任务,对银白鱼展开了持续的跟踪调查。

经过4年的努力,终于摸清了滇池银白鱼的生活习性。2016年,市水产所牵头组建了“昆明市滇池土著鱼保护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针对银白鱼开展保护性研究工作,系统地对银白鱼的生物学习性、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开展研究。

银白鱼何时才能性成熟?银白鱼产卵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受精卵孵化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一个个难题摆在安莉和她的团队面前。作为滇池的特有鱼类,银白鱼仅生存于滇池湖体中,由于分布地域小,在过去也没有开展相关研究,所以历史上对其的研究资料也非常少。因此,有关银白鱼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只能从头开始摸索。而银白鱼“见风死”等特殊习性也大大增加了人工繁殖难度。

经过4年艰难的科研攻关,2017年,安莉和她的团队首次繁育出近3万尾水花鱼苗。经驯化培育,现在已经具备3000多尾亲本,2020年首批子二代的繁育实验完成。目前,水产所基本掌握了银白鱼人工批量繁育技术,未来可以满足人工增殖放流的需求。

2019年12月17日,3500尾通过人工繁殖的银白鱼鱼苗在滇池外海成功放流,滇池里种群几近消失的银白鱼重新“回家”。

银白鱼回归滇池,其生长情况如何?对此,安莉介绍,2019年,由于放流数量少,目前还未捕捞到标志放流的银白鱼,但在放流的同时,水产所在滇池大围网用网箱试验养殖了一批银白鱼。“目前长势良好,说明人工培育出的银白鱼回归滇池是能够适应并生长的。”

目前,滇池中还有极少量的银白鱼群体存在,它们已经适应了滇池水质及生态的变化,能够正常生长繁衍,但是由于本身种群数量少,加之滇池里还有和它们食性相同的其他鱼类与其竞争生存空间,所以靠其自身的繁殖力是很难恢复种群数量的,要想把银白鱼的资源量恢复,还得依靠外来力量,也就是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来实现。

“如果水产所具备稳定的规模化养殖能力,可以稳定供应鱼苗,形成具备连续放流银白鱼的条件,我们将会把银白鱼也列入到每年的放流计划中,助力银白鱼的种群恢复。”王勇说。

安莉说,作为滇池特有土著珍稀鱼类,银白鱼的种群保护及恢复,对滇池完整、稳定生态链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所做的努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以及后续的增殖放流,辅以其他滇池水生态修复措施,使昔日的小白鱼‘回家’,为滇池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贡献一个科研单位的力量。”

未来可期:

更多土著鱼将“回归”滇池

在王勇看来,滇池土著鱼是滇池水体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滇池土著鱼种的“归位”,能够弥补滇池中其他物种起不到的作用。在物种相互控制过程中,达到滇池生态的平衡和稳定。未来,随着滇池水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越来越多的土著鱼突破人工繁育技术,目前放流滇池主角之一的——“蓝藻克星”鲢鳙鱼也将逐渐减量,为滇池土著鱼腾出大量的生存空间,“让位”滇池土著鱼。

可喜的是,在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下,未来,将有更多土著鱼回归滇池。华泽祥介绍,近年来,水产站持续加大土著鱼类原种收集力度,在试验基地保存有滇池高背鲫、昆明裂腹鱼、短须裂腹鱼、金沙鲈鱼、岩原鲤等10余个云南土著鱼品种(种质)。其中,滇池土著鱼昆明裂腹鱼预计3年后,可实现批量化繁殖并放流滇池。

“除了银白鱼外,我们也对滇池流域以及金沙江的土著鱼类进行了实验性的研究,如中臀拟鲿(湾丝)、白缘䱀等鱼类的人工繁育进行科研攻关。”安莉表示,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每一条土著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及种群的恢复都需要很多年的工作累积才能完成,每一项成果后面都是科研人员默默的辛劳付出。

“希望通过科研人的不断努力,能够让这些日渐稀少的鱼类保存下来,繁衍下去,让后辈还能看到它们,让我们的母亲湖中有更多的鱼类在自由畅游,也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对滇池及相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做出实际贡献。”(出处:昆明市滇池管理局)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发布人:编号八九七五七
上篇新闻:广西贺州平桂区:联合开展公益诉讼鱼
下篇新闻:水生态所志愿者开展大藤峡鱼类增殖第3
〖新闻打印〗
〖我要评论〗


 资讯分类
水产快讯 |
国内水产  市场动态  水产养殖  科技入户  水产苗种  水产药品  水产设备 
水产加工  水产出口  国际水产  水产灾害  业界动态  水产进口  水产气象 
增殖放流  水产物联网  循环水养殖 
鱼类专题 |
淡水鱼专题  罗非鱼专题  黄颡鱼专题  黄鳝专题  泥鳅专题  鳜鱼专题  黑鱼专题 
加州鲈专题  石斑鱼专题  金鲳鱼专题  观赏鱼之家  鳗鱼专题 
虾类专题 |
虾类专题  龙虾专题  对虾专题  青虾专题  罗氏沼虾专题 
蟹类专题 |
蟹类综合专题  大闸蟹专题  梭子蟹专题 
两栖专题 |
娃娃鱼专题  乌龟甲鱼  牛蛙青蛙 
海产专题 |
海产品专题  贝类专题  海参专题  海带紫菜 
饲料专题 |
水产饲料  鱼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剂 
市场行情 |
水产批发市场行情  水产种苗价格行情 
热点行情 |
黄鳝价格  泥鳅价格  对虾价格  甲鱼价格  黑鱼价格  鲈鱼价格  罗非鱼价格 
海参价格  鳜鱼价格  草鱼价格  鲢鱼价格  鲫鱼价格  鲤鱼价格  黄颡鱼价格 
鳗鱼价格  鳊鱼价格  螃蟹价格  扇贝价格  鲶鱼鮰鱼价格  牛蛙价格  虹鳟鱼价格 
龙虾价格  黄鱼价格  鲳鱼价格  鲍鱼价格  青鱼价格  带鱼价格  石斑鱼价格 
综合资讯 |
企业报道  科研院校  人物专访  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合作社专题  水产展会 
农业资讯  其他专题 
  相关资讯:
  若尔盖县增殖放流18.2万尾鱼苗
  1亩塘放5千尾苗,纯利润达4万元,
  小鱼苗大产业,这个江苏小镇400农
  北京大兴办理首例自然渔业资源生态补
  广东省阳春市:力促淡水鱼苗孵化产业
  甘肃天水市从湖北飞运优质鱼苗51万
  四川省:巴中市林业局开展“生物多样
  广西:贵港市举办2022年“国际生
  安徽省:芜湖市发改委参加2022第
  广东省韶关市:两江镇开展“国际生物

  相关文库:
  简述水花育苗的饲养方法:下塘前精心
  鱼苗放养前做哪些处理?
  养殖户如何判断鱼苗的“老”与“嫩”
  夏季高温期鱼苗得了气泡病应该怎么办
  春季鱼苗的下塘要点你掌握了没有?
  甲鱼苗开食时应注意什么?
  光合细菌在鱼苗培育中的作用
  提高鱼苗发花成活率技术要点
  草鱼苗越冬前管理重点
  鱼苗培育技术的五大步骤

 资讯连接
   最新资讯
   图片资讯
   推荐资讯
   热门资讯

E-mail:web@shuichan.cc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

Copyright 20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