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暨2021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成功举办 |
2021-12-13 09:32:00 水产养殖网 出处:水产养殖网
我要评论 |
| 原标题:第五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暨2021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成功举办,超四十万人线上火爆观摩
12月10日,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主办的第五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峰论坛暨2021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安徽省合肥市和上海市两地同期举办。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上海海洋大学、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承办,中国水稻研究所支持,水产养殖网协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中国水产学会秘书长、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崔利锋,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江敏,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陈荣文发表视频致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于秀娟发布《“十三五”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

开幕致辞

李书民回顾了1982年以来从稻田养殖到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历程,以及近10年来农业农村部和各地通过政策推动和资金支持促进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对于“十三五”以来发展成效,李书民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稻渔综合种养在稳定水稻生产、保障水产品有效供给、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对于“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和方向,他指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银川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抓住当前有利时机,以保障优质农(渔)产品有效供给、促进产业提质增效、推动农(渔)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优化种养结构、生产生态协调、三产深度融合为方向,以科技创新和融合发展为动力,处理好“稻”和“渔”、“粮”和“钱”之间的关系,从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大局出发持续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在规划引导、技术支撑、全产业链发展、加强监管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发展建议。

崔利锋在致辞中指出,“十三五”以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之路。各地聚焦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品牌,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度和美誉度高的好产品、好品牌,呈现出以品牌带动种、养、加、销全产业链条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一些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给予重视和关注。通过举办本次论坛和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目的就是将业内外专家和企业家汇聚一堂,交流探讨问题,明确形势任务,凝聚发展共识,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展示推介好产品好品牌,提升渔米产品社会认知度,扩大稻渔产业社会影响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陈荣文二级巡视员在致辞中介绍,安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大省。安徽省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提升安徽农业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水平,着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近年来,安徽依托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百千万工程”,通过优化区域布局,开展苗种繁育攻关,创建种养示范基地,培育示范经营主体,打造稻渔品牌,稻渔综合种养持续健康发展,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和农民增收的亮点。2021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22万亩,形成了沿江、沿淮和环巢湖稻渔综合种养三大优势区域,涌现出合肥龙虾、全椒龙虾、霍邱龙虾、霍虾稻等一批知名稻渔品牌。稻渔综合种养有效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土地流转,拓宽了产业创新和乡村振兴之路,推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稻渔综合种养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凸显。

江敏副校长指出,上海海洋大学是中国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单位之一,先后研发出稻田养蟹(盘锦模式)、蟹塘种稻(崇明模式)和稻田养鱼(青田模式)等多种养殖模式,并在全国进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于秀娟发布并解读《“十三五”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报告》全面梳理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情况,总结了发展成效和经验,分析了产业发展前景、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报告》指出,“十三五”期间,受政府大力推动、技术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旺盛等多重因素驱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快速发展,面积和产量逐年攀升,“十三五”末,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800万亩、生产各类水产品325万吨,与“十二五”末相比,增幅分别高达70.65%和108.83%。《报告》全文将于近日发布。
论坛报告

论坛报告环节,扬州大学高辉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堂林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浙江大学陈欣教授、弘邦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刘建铭总经理分别围绕水稻种植、稻虾综合种养、稻虾蟹综合种养、生态理论和“互联网+小龙虾产业”作专题报告。
评选环节

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章林平副主任介绍渔米评比的标准和环节

在连续4年举办、已形成较大影响力的基础上,本次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对渔米评选标准和环节进行了优化和完善,质量盲检环节委托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水稻研究所)对渔米的安全性、理化性状和食味品质进行检测,现场感官评鉴活动组织有关权威专家对渔米的色香味进行打分,通过综合评定,优中选优,力求科学公正。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从事稻渔综合种养的百余家经营主体参加,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籼米组金奖3个、银奖6个、生态优质奖12个,粳米组金奖3个、银奖5个、生态优质奖10个。截至目前,5届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向社会集中宣传推介了近140个优秀的渔米产品和品牌。 |
|
|
|
资讯分类 |
 |
|
|
|
|
|